
文/黎岩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連續兩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和進出口情況,其中兩大看點值得關注:一是上半年我國進出口達到21.7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出口13萬億元,增長7.2%,進口8.79萬億元,下降2.7%;二是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660536億元,同比增長5.3%,中國經濟實現由內需加出口驅動的穩定增長。
中美關稅談判達成初步框架協議後,美國市場對中國製造如饑似渴,直接拉動了中國出口,中國出口恢復增長勢頭,對東盟的出口保持強勁,顯示中國出口多元化戰略取得成效。從出口目的地看,6月中國對美國出口同比下滑16%,但降幅較5月的35%明顯收窄;對東盟和非洲的出口增速加快,分別增長17.2%和34.6%;對歐盟的出口增速則放緩至7.6%。
當然,由於中美尚未就關稅達成最終共識,中國與歐洲的貿易協商也保持一定彈性,因此不論中國企業還是官方都鼓勵盡可能多出口,以應對後續關稅談判可能的不利結果,化解市場對經濟增長前景的擔憂。
同時,由於我國加強環保監管,推動綠色環保產業發展,尿素等高污染產品出口下跌超90%;建築石材出口則在外部關稅和內部環保監管的雙重壓力下下滑約30%;太陽能板和新能源汽車出口也在「內卷」和「反內卷」的拉鋸中開始下降。總體而言,我國出口市場多元化,拓展亞非拉新興市場成效顯著。正如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14日所言,全球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增加,「下半年中國外貿穩增長仍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60536億元,同比增長5.3%。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4%,二季度增長5.2%。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可見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及一系列穩增長的措施已經取得了實質性成效,中國實體經濟實現持續穩定增長。
至於居民收入方面,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0元,同比名義增長5.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4%,幾乎與經濟增長同步,顯示在社會經濟穩步增長的同時,內地居民的個人生活也同步得到改善。
與此同時,美媒彭博社特別報道,中國去年進入研發階段的創新藥物數量突破1250種,遠超歐盟,並且逼近美國的1440種。全球醫藥創新的重心正在逐漸東移,中國製藥廠挑戰了西方在藥物創新領域的主導地位,「中國製造」的高質素藥物或將成為未來的新常態,昭示着中國製造持續引領全球經濟增長,造福人類。
報道指,中國透過藥監改革、「中國製造2025」政策支持,把握美國對華裔科學家的猜疑排斥時機,推動了以海歸科學家與創業者為核心力量的創新浪潮。中國生物科技產業在短短9年內出現爆發性增長,2024年進入研發階段的創新藥物超過1250種,涵蓋癌症與減肥等多個領域。令人矚目的是,中國藥物品質也大幅提升。中國研發的創新藥物越來越多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等監管機構授予的快速審批認證,2024年甚至略微超越歐盟。舉例來說,中國康方生物研發的癌症藥物在臨床試驗中的表現優於德國藥廠默克(Merck)的癌症免疫療法吉舒達(Keytruda),被譽為「中國生物技術的DeepSeek時刻」。輝瑞(Pfizer)、阿斯利康 (AstraZeneca)、羅氏(Roche)等巨頭也紛紛高價搶購中國生物技術資產,或者斥巨資投入中國市場。
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與彭博社今次相對客觀的分析報道,顯示了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持續引領帶動全球經濟增長。雖然面對美國當局的打壓遏制,中國經濟仍然具有強大的發展後勁與十足韌性,並且能夠在高壓環境中強力反彈。這些足以證明,亦令國際資本市場放心,只要中國經濟能夠持續保持穩定增長的勢頭,中國製造依然可以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引領全球經濟增長。中國依然可以以負責任大國的堅定立場,繼續造福全人類,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推動全球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美國的霸凌只會動搖美國自己的霸主地位。
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求是》雜誌刊文所言: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