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政府大力促進銀髮經濟,不過有意見認為輸入外勞政策,會令僱主傾向聘用較年輕外勞,從而使長者工作機會減少。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今日(9日)於立法會會議上回應指,勞工處推行「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時,致力保障本地勞工優先就業。政府鼓勵僱主依據「不論年齡,唯才是用」的原則,按照合理和劃一的甄選準則評估應徵者或僱員的工作能力。
孫玉菡表示,勞工處推行優化計劃時,致力保障本地勞工優先就業。優化計劃的申請僱主必須進行4星期本地招聘,以不低於當時市場相類職位的每月工資中位數,優先聘請合適的本地工人填補空缺。優化計劃亦規定僱主須持續符合全職本地僱員與輸入勞工人手比例2比1的規定。同時,僱主不得以輸入勞工取代在職本地僱員。如需裁員,僱主應先裁減輸入勞工,保障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
孫玉菡說,政府亦推行一系列措施,協助求職人士就業。去年政府推出為期3年的「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鼓勵連續3個月或以上沒有從事獲酬工作的40歲或以上人士,重投就業市場。截至今年6月已錄得超過4.5萬名參加者及接近2.3萬宗就業個案,其中涉及60歲或以上的參加人數及就業個案數目約佔總數的四分之一。
另外,政府鼓勵僱主為其65歲或以上的僱員作更多強積金自願性供款的稅務優惠建議,目的是鼓勵更多年長僱員在65歲後考慮繼續留在勞動市場。對此,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在今年5月27日公布30項促進銀髮經濟的措施中,提出多項有助釋放「銀色生產動力」的針對性措施,例如為後50人士推出優先培訓顧問諮詢服務、檢討「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及「中高齡就業計劃」,相信可以更聚焦和直接地促進年長人士就業。
相關閱讀: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