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頻爆水管 工聯會促水管更換及修復恒常化

工聯會促安裝「智管網」,推進水管更換及修復恒常化。(受訪者供圖)

【點新聞報道】工聯會屯門服務團隊今日(8日)會晤發展局、水務署,就水管老化、預防及監察、搶修、通報機制等方面提出改善建議。

屯門作為香港的新市鎮,區內供水管道自1970年代起鋪設,部分水管已使用逾50年,恐怕已有水管老化。據水務署資料,屯門區在5月底至6月初短短一周內,就發生多宗爆水管事件,5月27日屯門公路北行近兆康站的食水主幹管爆裂,導致屯門公路嚴重水浸、交通近乎癱瘓,當晚11時起屯門多處停供食水,超過20屋苑及3間醫院受影響;5月30日屯門屯盛街爆水管、6月3日屯門三聖街地底水管爆等。此等事件不僅反映水管老化問題惡化,更暴露現行「風險為本水管資產管理策略」存在嚴重漏洞——2000至2015年間全港更換的3,000公里水管中,屯門多條深埋於青山公路及屯門公路地底的主幹管道竟未被納入優先更換名單。

在預防及監測方面,建議在新水管上一律安裝「智管網」監測設備,以減少當區的水管爆裂風險;水務署應檢視各項物料水管的狀況,尤其是用瀝青塗層的舊式水管,利用「智管網」及其他智能技術,協助優化維修次序與流程;擴大「智管網」覆蓋範圍,在現有約2,400個監測區域的基礎上繼續增加,直至覆蓋全港;進一步完善「智管網」技術,除監測水壓外,亦應在鋪設在主幹道下方的金屬水管監測振動和金屬疲勞情況。另外,在水管爆裂發生後,除了事故現場外,亦應檢查附近水管的狀況,及時安排預防性維修,將「更換及修復水管計劃」恒常化,以免爆裂重複發生;重新規劃「風險為本水管資產管理策略」的維修範圍,尤其是考慮在主幹道下方的位置。

是次屯門公路北行近兆康站的食水主幹管爆裂個案,花了27小時才修復水管,據悉原因是水管深埋公路之下,需開掘表面土地才可進行修復。因此在搶修及通報方面,建議引入智能維修技術,如在屯門試行「非開挖管道修復技術」,減少道路開挖對交通影響。亦建議參考日本經驗,對頻繁爆喉路段實施「預防性停水維修」夜間作業,以熟習工作流程;建議提前及從不同途徑發放資訊,公布交通及公路消息,如呼籲市民改用鐵路出行。

會議上,發展局及水務署積極表示會擴大和更新「智管網」,並表示會參考內地動態減壓技術等。未來會不斷提升智能技術並成立了專責小組處理突發個案事故。

相關報道:

個別水管位處交通要道更換需時 甯漢豪:未來考慮建設更多備用道路

(有片)佐敦官涌街爆鹹水管泥水掩路 人車涉水而行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屯門頻爆水管 工聯會促水管更換及修復恒常化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