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戲在後頭|《你好,冥王星》:這麼近,那麼遠

【點新聞報道】日本東京一個因疫情封閉的摩天大樓天台,兩個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一個來自內地的作者,一班香港的創作團隊;這些看似互不相關的元素共同組成了香港話劇團「風箏計劃」中第一個以「文本特區」形式演出的作品《你好,冥王星》。

故事講述一名女子小原雅子意欲進入當地一座摩天大樓頂層的天文館,負責在該處清潔的冬木先生見狀阻攔,二人由此展開一段圍繞冥王星、戲劇、父親的對話。惟其在這段對話之後,冬木消失不見。他究竟是誰?他去了哪裏?他是否存在過?成為留在雅子和觀眾心頭,沒有答案的謎題。

話劇《你好,冥王星》劇照。(受訪者提供)

距離感

冬木和雅子的對話,是天馬行空、包羅萬象的。於對話之中,觀眾得以窺見雅子不算成功的演員經歷、雅子父親被排擠而走向自殺的終局;也看到對遙遠太空,甚至於外星人虛無縹緲的想像。

而這究竟是一個關於什麼的故事呢?擔任該劇導演及粵語整理的鍾肇熙說,是關於距離感。

故事背景設定在日本東京,距離感首先是空間上的。該劇編劇、內地劇作家何雨繁是北京人,他在場刊中寫,「作為一個內地劇作者,寫一個日本背景故事,由香港的創作團隊呈現,這本身就是很有趣的一次碰撞」。在何雨繁看來,設置這種空間上的距離感,是因為《你好,冥王星》的角色很單純、需要一些童真,甚至遇到的事情也是魔幻的。而如果他將故事放在北京,觀眾可能會執着於「這棟大廈在哪裏」、「有沒有這樣的地方」等現實問題,而這並不是何雨繁希望觀眾理解這齣戲的角度。

空間上的距離感蔓延到文本中。鍾肇熙回憶初次看到劇本的感受時說:「(它)好似80、90年代日本小劇場運動時期的作品。」除了通過小角色講陌生人相處、包含荒誕情節這些戲劇結構上的特點,鍾肇熙發現原劇本中的一些對白與國語(包括普通話和粵語)的習慣表述有所不同,類似於在追求一種日文或者半日文的表達。何雨繁則表示,從小時候看譯製片,到後來「一邊看字幕、一邊看表演」,自己將長久以來形成的從語氣到用詞上「細微的感覺變化」融入今次劇本的創作,從語言上傳遞這種似有若無的距離感。

話劇《你好,冥王星》劇照。(受訪者提供)

鍾肇熙坦言,這種距離感在最初給劇本粵語整理的工作帶來一定難度,「因為在轉化為粵語的時候,會不知道要保留幾多。原作的距離感,是普通話同日語之間的距離感,而粵語同普通話之間又有另一層距離感。」至於最終呈現的版本,鍾肇熙表示,他遵循的原則是:「讓觀眾聽得懂在講什麼,但有小小古怪,好似不是日常身邊的人會說話的方式」。而他亦提到,如果《你好,冥王星》未來有機會改進之後再重演,也希望能夠在文字方面再做更多嘗試和濃縮處理。

故事發生在2020年新冠疫情之下,無形中加強了距離感這一概念,也同時讓故事的展開更具合理性。站在當下的時間點回望過去,鍾肇熙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人人在日常生活中被要求隔開很遠距離,「但人類作為一種群居的生物,當有機會的時候更加想和別人親近。」

換言之,疫情之下人與人之間那種「很大的孤獨感」,方才讓「兩個陌生人之間願意講這麼多內心感受」這件事變得合理。

遊戲感

如果說距離感,是何雨繁創作劇本時,為其定下的出廠設置,那遊戲感,則更像是鍾肇熙對劇本未來的期待。

故事的尾聲,雅子遍尋冬木無果,警衛田中出現要求雅子離開。原劇本上寫:冬木與田中由同一人扮演。

鍾肇熙告訴我,他對結局有兩個版本的理解:現實的版本可以是,前半段雅子見到的冬木並不是一個真實的人,而是她的想像,她只是需要有一個空間,將心中長久以來的一些想法理順。而浪漫的版本則可以是,冬木可以是田中,是一個想像、一個天外來客,甚至就是雅子的爸爸,「真正的身份並不是最重要,而是希望大家看到,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最大的善意。」鍾肇熙說。

話劇《你好,冥王星》劇照。(受訪者提供)

而在這樣的預設下,鍾肇熙認為甚至整齣戲都可以變成一場「與觀眾的遊戲」。比如兩個主角亦可以由現在的兩個日本人,變成兩個香港人想像自己身在日本。在鍾肇熙看來,舞台的魅力正在於,有些事情可能正常你不會信,但在劇本設定的情境下,劇中的角色信,帶動觀眾去相信,才會有其後的情節發生。

鍾肇熙說,希望未來可以在這齣戲中植入更多「遊戲」的概念,從而為觀眾打開另一個理解和感受生命的視角。「人面對未來時,會有很多未知、會有迷茫,也會不知道應不應該等待、應不應該抱有希望,但只要你相信,就應該有可能會發生。」

給觀眾的情書

在訪問的尾聲,被問及有什麼話想要對看過、或者未來想要看《你好,冥王星》的觀眾說,鍾肇熙表示,這齣戲是何雨繁寫給他的觀眾的情書,也是香港話劇團給香港觀眾的情書。

他坦言,疫情期間,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了在串流平台看作品,疫情之後,即便線下演出已經恢復,回來現場的觀眾卻仍舊寥寥,「這不單只是在香港,北京、歐洲都有同樣狀況。」鍾肇熙希望《你好,冥王星》這樣一個關於陌生人之間單純的、充滿溫情的故事,能夠會成為人們回到劇場的契機,「無論大家生活上有怎樣的困難,都相信只要進來劇場,它就會提供一種溫度。」

何雨繁則回憶起一位觀眾在觀看後分享的感受:看了這部劇後,具體的細節並沒有特別多的在意,但看完後始終會有一種淡淡的溫暖感推動着她,從劇場出門,走路,坐車,回家,以致這種感覺在看戲後幾日還時時映射出來。「我覺得這也是我希望這部劇能夠帶給觀眾的感覺。」何雨繁說。

(點新聞記者沐晚報道;視頻攝製:星鳴)

相關閱讀:

好戲在後頭|中英劇團《代父重婚》將演 以穿越喜劇解畫家庭關係本質

點睇舞台|《香港式離婚》:不僅僅是黃子華

點睇舞台|《下一站,天國》:如果有那日,你會如何選?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好戲在後頭|《你好,冥王星》:這麼近,那麼遠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