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用「首次銷售原則」避關稅 特朗普政策成效恐遭衝擊

【點新聞報道】據美媒26日報道,美國企業利用「首次銷售原則」(First Sale Rule)來合法降低關稅,將此作為應付高關稅的變通之道。

報道稱,美國海關法中的「首次銷售原則」,允許美國進口商企業以多次交易中的初次售價來計算關稅。例如,中國內地生產商以5美元(約39.2港元)的價格出售一件T恤予中國香港的買家,香港的經銷商其後再以10美元(約78.4港元)將T恤專轉賣給美國的零售商,而美國企業最後以40美元(約313.5港元)出售給美國消費者。依據首次銷售原則,美國零售商能以最初的5美元售價計算關稅,而非以賣家轉手後的10美元計價,可以去除與中間商利潤相關的成本。

報道指出,雖然利用「首次銷售原則」的要求繁多,但此規則受到利潤較高的高附加價值消費品,例如奢侈品行業的推崇。

意大利奢侈品牌Moncler早前就表示,「首次銷售原則」對其成本結構帶來極大好處。此公司高層4月曾向投資者坦承,初始售價遠低於最終的零售價,約為其公司內部價格的一半,因此上述關稅計算機制可帶來明顯的利益。此外,美國燒烤爐製造商Traeger和製造企業Fictiv皆表示,將「首次銷售規則」列為「緩解供應鏈措施」和「降低關稅和關稅成本」的途徑。

報道稱,「首次銷售原則」可能會對特朗普關稅政策產生衝擊,阻礙特朗普政府提高關稅收入和促進製造業回流的努力。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美企用「首次銷售原則」避關稅 特朗普政策成效恐遭衝擊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