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第十屆國際中文教學研討會5月27日至5月28日在教大舉辦,今日在香港教育大學舉行開幕儀式。本次會議以「學科建設與發展」為主題,聚焦數位人文、人工智能、融合教育及多模態、多元教學模式在國際中文教育中的應用,旨在推動學科理論創新、教學方法創新以及學科建設的高質量發展。來自全球14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國際中文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
本屆研討會強調數字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目的在於搭建全球中文教育的交流平台,擴大合作,促進學科創新,助力國際中文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開幕儀式上,教大校長李子建於視頻致辭時表示,此次研討會是香港教育大學與山東大學的重要合作項目,他希望,研討會能夠集思廣益,為國際中文教育事業做出一定的貢獻。

國家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于天琪指出,國際中文教育是中國作為大國應承擔的重要責任。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90多個國家開展了中文教育,85個國家將中文納入正式教育體系。她藉此提出了三點促進國際中文教育學科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建議: 1. 完善學科理論體系,強化理論與實踐的融合發展;2. 深化科技應用,激發學科創新動力;3. 加強交流合作,健全協同發展機制。

山東大學副校長易凡則強調,此次研討會是深化國際中文教育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他表示,山東大學和香港教大將繼續攜手,在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和教育資源共享方面展開深入合作,推動全球中文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香港教大副校長陳智軒在致辭中表示,在全球技術進步、人口遷移、國際交流、環境變化及地緣政治影響下,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領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他指出,「十」這一數字象徵圓滿與里程碑意義。本次會議不僅回顧了過去十年的發展,也展望未來的挑戰與機遇。他特別提到,中文作為唯一廣泛使用的表意文字,承載豐富的文化遺產,應通過專業化的教學與研究,為跨文化交流與語言教育作出更大貢獻。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鍾英華表示,學科建設是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發展的基石。此次會議不僅是學術交流的平台,也是推動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契機。他強調,未來的學科專業建設應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深化博士專業學位培養與標準體系建設,推動國際中文教育向更高層次邁進。

國際中文教學研討會自2013年首次舉辦,已成為該領域的重要學術活動,屢次吸引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參與。本屆會議由香港教大與山東大學聯合主辦,並得到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及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大力支持。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楊盈盈報道)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