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傳播學|香港創科指數世界排名如何被看見

文/王妮娜

筆者最近參與一項研究項目,和一位著名的華人計算傳播學者討論指標體系設置時,他特別以「克強指數」為例解釋:一個類似於GDP這樣的宏觀經濟數據為何需要其他指標輔助提供更多信息;2025年根據WIPO(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香港在全球133個經濟體中排名第8位,「深圳—香港—廣州」集群則連續五年蟬聯全球百強科技集群第二位。這樣一個被發布的排名在現實中如何被感知?可否如「克強指數」一樣,可以通過耗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貸款發放量等三項指標追蹤宏觀經濟動向——香港的創科活躍度、創科經濟發展程度是否可以在WIPO的創新指數之外,找到具有區域特性的指標相互佐證?

創科企業數量變動和創投基金的活躍度理應被納入作為評估香港創科經濟的先導指標。2025年5月23日,參加香港城市大學舉辦的HK Tech 300 Expo讓筆者有更多新的思考。在一個類似「克強指數」這樣的香港創科經濟指數還沒有建立前,創科展覽參展企業的數量、前來對接項目的創科基金活躍度提供了全球創新指數排名榜上香港創科經濟發展的真實圖景。

為期兩天的HK Tech 300 Expo展出了香港城市大學HK Tech 300創新創業計劃孵化的數百家企業,吸引來自內地、香港數十家知名創投基金參與。從資金端看,投資者對創科項目的敏感和熱情超預期。在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地緣政治衝突不斷、中美貿易關係遭遇4月份衝擊的背景下,資金追逐創科初創企業的胃口反而有不降反增的跡象。創投基金的高級管理層在現場和初創企業溝通、不錯過一場路演,在一些已經獲得A輪投資項目的路演現場提問踴躍,都在呈現創科生態圈中投資方資金充裕、只待鎖定目標的前景。

一個巴掌拍不響。創科項目供給方:青年人投身創業的熱忱、勤奮和才能讓人印象深刻。除了在現場積極路演、接觸投資人,不少初創企業團隊彼此溝通,互相吸取商業模式、變現路徑、同類競品研發領域的經驗。智研創科是一家用回收紅酒箱、木材廢料和舊傢俬生產音箱的初創企業,企業創始團隊已經從最初開發音響系統進化到拓展更多商業應用場景的階段。ESG不僅僅是這家初創企業在HK Tech 300投資組合的細分領域,更成為開發商業模式的理念,比如港鐵軌道上的枕木可以再利用,製造成港鐵範圍內使用的音響設備。這樣既拓展了產品的商業應用場景,也可以契合港鐵可持續發展需求。

創科發展最關鍵的在於人才。教育、科技、人才息息相關,關鍵是如何建立一個生態體系,統籌三者的發展,形成彼此賦能的生態圈。筆者昨日在港城大HK Tech 300 Expo現場遇到一位浙江學子。他是城大創新學院首屆碩士畢業生,幾個月前苦悶於找工作,但在這次Expo他已經帶着團隊和城大知識產權的科研產品開啟創業之路。青年人投身創業的熱忱、大學提供的支持、研發理想之城通向商業模式變現落地的時間大大縮短,跨越創新創業死亡之谷有生態系統的持份者支援,這些都是創科經濟活躍不可缺少的要素。

香港城市大學HK Tech 300創新創業計劃通過成立創科基金、創新學院,驅動教育、科技、人才良性互動,已經探索出成功路徑。未來或許可以將本港高校序列構建的高科技初創企業發展平台納入創科經濟指數的評估體系,創立一個大學教育創新指數,為香港創新經濟活躍度提供更立體的觀察指標體系。

相關閱讀:

在香港創業是什麼體驗?探秘「HK Tech 300 Expo」創新創業博覽會

生活中的傳播學|傳媒外交如何找到國際傳播的文化大使?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生活中的傳播學|香港創科指數世界排名如何被看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