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林定國:法律法治讓社會行為活動具可預測性 令市民有信心地規劃未來

林定國今早出席了民青局舉辦的「連青·有約」活動。(林定國FB)

【點新聞報道】律政司司長林定國今早(10日)出席民青局舉辦的「連青·有約」活動,與50多位來自不同背景的青年就包括法治教育等相關議題進行交流。

林定國與50多位來自不同背景的青年就包括法治教育等相關議題進行交流。(林定國FB)

針對如何評估一個地方,例如香港的法治是否健康,林定國給出了四大指標:

第一,市民守法的自覺性:以日常行為中的「紅綠燈指數」為例,即便在紅燈亮起而路口無車通行時,市民能否依然保持自覺等待?此外,當面臨糾紛時,市民是優先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還是傾向於採取暴力行為等非法律手段,則構成另一評估角度,反映個體法治觀念。

第二,政府及權力機關對法律的尊重:政府及權力機關是否尊重法律,接受法律約束?例如,司法覆核敗訴後,市民可否或會否罷免法官?市民會否按照法庭判決檢討並修改政策或法律來解決問題也是評判這一指標的依據。

第三,足夠和具有公信力的執法和司法機關:如市民大眾以致政府和權力機關均自覺遵守法律、透過法庭解決爭端等等,實質上是反映了市民對其有一定信心,相信司法機關能有效、及時、公正解決問題。這份信心的來源必須是、也必然是質量並存和具有公信力的執法和司法機關。

第四,法律和司法制度的持續性:執法和司法機關的存在和公信力,如果沒有制度保障,可能隨時會減損甚至消失。憲制性文件例如香港的基本法正好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例如法院擁有獨立的審判權。

林定國表示,法律和法治讓社會行為活動具有可預測性,它確保人們知道什麼能做、可以做,和行為的後果。(林定國FB)

活動中,林定國打了一個比方,他表示,法治如同氧氣—看不見、聽不到、嗅不覺、無法觸摸,人們不會特別留意甚至假設它存在;只有一旦出現缺失,人們在感到呼吸變得困難時,才會驚覺它存在的重要性。就好像高山症發作時,才驚覺足夠氧氣並非理所當然,而是非常珍貴的。

林定國稱,若社會失去法治,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信任、交往合作將瞬間崩塌,甚至無從談起。除非孤身生活在荒島,只要有多個一個人,規則便是群體生活和人類社會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底線。即使只有兩人流落荒島,也必然要為分食魚獲獵物定規矩,否則必定流血收場;打麻將要按牌章、捉象棋也要遵從走法。

林定國指出,法律和法治讓社會行為活動具有「可預測性 (predictability)」:它確保人們知道什麼能做、可以做,和行為的後果,令大家可有信心地規劃未來,安心生活。反觀某些國家政策朝令夕改、反覆無常,令人無所適從,正是「不確定性」危害的最佳反面教材。

林定國與在場參會者合影留念。(林定國FB)

相關閱讀:

林定國:國際調解院最早於年底投入運作

林定國:香港普通法制度兼具三優勢 國際化、高水平、信譽好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林定國:法律法治讓社會行為活動具可預測性 令市民有信心地規劃未來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