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術
昨日(8日),美國和英國宣布達成貿易協議,英國以降低數以十億元美國貨品進入英國市場限制等,以換來美國降低英國汽車及鋁材的關稅;今次協議,乃是在關稅戰中出現第一個國家與美國達成協議,由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開打關稅戰至今,美國好不容易才跟「第一個」國家達成協議,筆者認為,無論是任何國家與美國談判,不應跪下也不應有違立場,因為盲目讓步,只會助長美國的霸凌作風。
雖然協議具體內容仍未作實,但從報道可見,英國會降低對進口美國牛肉、家禽、汽水、穀物、化學及機械等市場限制及加快清關,並購置100億美元(約780億港元)波音飛機;而英國出口美國的汽車關稅由27.5%降至10%,每年限10萬輛,鋁及鋼材由25%降至零,勞斯萊斯引擎及飛機零部件享有零關稅。
以購置100億美元的波音飛機等作為降關稅的條件,英國是吃虧了還是賺了,筆者先不評論,但觀乎特朗普的表現,筆者須指出其「掠奪」作風,在關稅戰之初,美國先會開天殺價,若有國家自認為承受不了關稅,去找美國談,美國就會開出其他條件,要方便美國產品進入市場,要其他國家加購美國出口產品等等;如果談判國家答應了,其實美國就是在近乎沒有成本的情況下,賺了以數十甚至以百億美元計算的生意。
對於美國的霸凌操作,中國一早看在眼內,亦一早有所準備,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在8日的例行發布會上就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回應指出,美方如果說一套、做一套,甚至企圖以談為幌子,繼續搞脅迫訛詐,中方絕不會答應,更不會犧牲原則立場、犧牲國際公平正義去尋求達成任何協議。有學者亦指出,中國同意和美國接觸,有利於傳達我方立場,但這不意味着讓步;對於美國而言,及時糾正對中美經貿關係的錯誤政策,回歸平等協商,不僅符合自身利益,也是維護全球經濟穩定的必要選擇。
除了英國以外,其他地方包括歐盟、日本以至韓國等地方,到目前為止仍未與美國達成協議,筆者認為中國與美國接觸,在這場關稅戰有標誌性作用,如果中國「跪下」,其他國家可能見到中國也向美國妥協,自己更沒有還價之力;相反,中國堅定地捍衛自己以及全球的貿易秩序,其他國家亦自然更有底氣。所以有分析說得十分正確,中國不止為自己堅持,其實也是為其他國家堅持着,力抗美國霸權。
觀乎近日的新聞,尤其是美國國內的新聞,相信隨着貨物減少甚至停止進入美國,美國在生產、消費、食品甚至醫療等方面,都開始欠缺物資以及商品價格上漲,美國政府不糾正錯誤,最終肯定是美國企業、工廠以至市民受害。筆者還想補充一句,用數十年前的思維、招數(關稅壁壘)去解決今日美國國內的問題,根本就行不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