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上江南
5月6日,中歐建交50周年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互致賀電。習近平在賀電中重申中歐關係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雙邊關係之一,中歐雙方是推動多極化的兩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兩大市場、倡導多樣性的兩大文明,中歐雙方要堅持多邊主義、捍衛公平正義、反對單邊霸凌、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科斯塔在賀電中說道,在當前全球不確定性和地緣政治變化的背景下,歐盟願意同中國深化夥伴關係,加強交往合作。
中國歡迎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適當時間訪華,這個橄欖枝,讓中歐關係在50年後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5月7日,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表示,歐洲人並不急於和美國就關稅問題達成糟糕的協議,沒有必要去接受對歐盟不公平的方案。如果與美國的關稅談判不能達成協議,歐盟將於5月8日公布下一階段對美關稅反制措施。
面對特朗普的關稅訛詐和威脅,歐盟突然底氣十足、硬起來,歐盟此刻為什麼不跪了呢?
中歐建交50年 雖有風雨 但雙贏無可非議
1975年5月6日,歐盟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副主席索姆斯在訪華期間和當時中國外交部長喬冠華舉行會談,確定中歐建交。而促成中歐建交的索姆斯則是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的女婿,因此這一天被中歐雙方作為正式建交的日期,記入史冊。
隨着美國對華的態度經常變換、跌宕起伏,中歐建交50年來雙邊關係也是時而「天晴」時而「下雨」。而建交當年只有包括英國在內的9個國家的歐洲經濟共同體,發展到今天成為擁有27個成員國的歐盟,變化巨大。2024年雙邊貿易額為7858億美元,這個金額和美國歐盟的貿易額基本持平。雖然建交時歐共體的一分子英國現在脫離了歐盟,但並沒有影響中歐關係繼續發展。
今日的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作為歐盟經濟的領頭羊德國的GDP世界排名第三。
50年來,從中歐各自的發展來看,雙贏是無可非議的。
特朗普關稅:中歐開啟新時代的重要推手
自從2020年發生了席捲全球的COVID疫情,歐盟一度跟隨美國對中國妄加指責、抹黑和施加制裁,拜登上台以後,作為美國民主黨在歐盟「臥底」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更是走在了反中的第一線,不顧德國三大汽車集團的反對,對中國電動車加徵無理關稅,導致中歐關係惡化。
特朗普上台以來,發起關稅大戰,從加拿大、墨西哥開始加稅,延伸到鋼鋁、汽車關稅,最後到對全球所有國家徵收「對等關稅」,作為美國重要盟友、北約夥伴的歐盟被加了20%關稅。幾乎同時,美國根據「232條款」,調查歐盟的木材、醫藥、半導體等產業,如果這個調查結果對歐盟不利,將會影響歐盟價值1700億歐元的商品。
雖然特朗普給出了90天的豁免,但是歐盟出口到美國的所有商品依然維持10%的基本關稅,並且徵收的鋼鋁、汽車關稅對歐盟(尤其是德國,德國新總理默茨是左派,一定會捍衛德國利益)的影響巨大,總額大約3800億歐元,加上美國「232條款」受影響的約1700億歐元的商品,影響總額約5500億歐元,相當於歐盟對美國出口的97%。
對歐盟出口美國97%商品徵收的關稅,差不多等於直接將歐盟的商品「拒之門外」,如果按照這個稅率進行徵收(假設能收到)的話,美國徵收歐盟的關稅總額將突破1000億歐元,而2024年美國對歐盟的關稅總額才70億歐元,增加14倍。
歐盟的貿易代表團正在美國談判,按照歐盟方面公布的信息來看,雙方進展緩慢,形勢不妙,美國沒有絲毫讓步妥協的意願。
中國、歐盟、美國都是WTO成員,共同建立了國際貿易的秩序和規則。美國為了一己之私,對全世界濫加關稅、破壞自由貿易的行為,應該受到世界各國的一致撻伐。中國選擇硬剛美國關稅,日前發布的《不跪》視頻中提到日本和法國被美國霸凌的那段歷史,引起日本、法國人民的深思。而發起關稅戰的特朗普政府,則主動向中國求和,派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專程跑到瑞士,和中國副總理何立峰進行會談。
中國在反擊美國關稅霸凌上,贏得了世界的尊重,如果歐盟按照貿易專員說的那樣,不跪美國,並且可以幫出口美國的歐盟商品找到新的出口市場(比如中國大市場)的話,最後獲勝的一定是中國、歐盟這正義的一方。
歐盟不跪了,這是百年不遇之大變局中的新變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