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有片)香港中西醫協作呼吸科計劃落地 引領「破局整合 惠民臨床」

【點新聞報道】為配合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加強中西醫協作服務的政策方向及應對人口老化的挑戰,醫院管理局持續推展該服務至更多公立醫院及更多中醫優勢病種。2025年第一季,有關服務已由原有8間指定公立醫院推展至26間,一共65個指定服務點,指定病種亦增至6個,形成慢性病、老年病、癌症輔治「3+3」矩陣。

中西醫「雙軌並行」 服務普惠長者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中醫)黃巧雲表示,自2023年起,醫管局以「政策銜接」為基、「醫療需求」為核,加速中醫服務機制化。2024年4月啟動的呼吸科先導計劃於靈石醫院落地,聚焦哮喘、支氣管擴張、COPD穩定期及非特異性呼吸症候群患者,打破中醫「虛實」病種局限,讓西醫和中醫共同為參與項目的呼吸科病人提供治療,給予病人多一項治療選擇,為他們提供更適切的醫療服務。截至2025年3月,靈實醫院已為約120名病人提供此服務;參與服務的病人以長者居多,平均年齡約75歲。

黃巧雲續指,而在入組機制上,計劃採用「雙專業聯合評估」模式,患者經呼吸科醫師確診後,由中醫師、西醫、物理治療師組成的多學科團隊(MDT)進行會診,綜合考量肺功能指標(如FEV1/FVC比值)、mMRC呼吸困難量表評分及中醫證型分類(如痰濁阻肺、肺腎氣虛),確保患者符合「中醫介入可獲益」原則。目前,計劃僅開放給18歲以上住院患者,且為全自願參與,單次中醫治療(含針灸、推拿、穴位貼敷等)收費定為120港元,遠低於私家診所平均收費水平,體現公立醫療的普惠性。值得強調的是,該計劃並非簡單將中醫技術「嫁接」於西醫流程,而是深度融合中醫「治未病」理念與西醫「循證醫學」方法。

中西醫協作實踐 從個案突破到循證融合

靈實醫院副醫院行政總監兼內科主管黃慧賢進一步分享計劃執行中的「臨床-科研-教育」三位一體」實踐經驗。她披露,自2023年大灣區中醫訪問學者計劃啟動,呼吸科病房首開中西醫聯合診療先例。中醫師以湯藥成功化解支氣管擴張症合併COPD長者的抗生素後遺症,標誌協作模式落地。醫院隨即組建「四維質控小組」,針對中西藥聯用安全,交叉比對藥性及代謝途徑,如調整魚腥草煎煮時間與抗生素間隔,使聯用不良事件率從18%降至1.2%。2024年呼吸科協作計劃系統化推進「雙專業耦合」,以65歲肺炎患者為例,中西醫聯合減黏液溶解劑、開清肺化痰方、設計「寅時體位引流+八段錦呼吸操」,5日內患者痰量減半、睡眠改善,CD4+/CD8+比值回升,驗證中醫「扶正祛邪」對免疫的調節作用。

黃慧賢介紹,在實踐中醫院建立了「三階段用藥監測」,包括急性期減毒增效,康復期調理體質,緩解期治未病。數據顯示,65%的COPD患者急性加重頻率降40%,哮喘症狀控制率升至82%,且無聯用肝損傷。針對男性患者佔75%的特徵,正開發「戒煙方+尼古丁替代療法」,3個月戒斷率提升27%。而面臨中藥氣味抗拒、危重患者舌診難等問題,醫院推出濃縮顆粒劑、AI舌象分析儀,並透過基因檢測發現HLA-B基因型與寒涼藥耐受度的關聯。她亦表示,未來醫管局計劃將呼吸康復中的「中醫八段錦」動作進行運動捕捉分析,建立「動作標準度-肺功能改善率」的數學模型,真正實現中西醫協作從經驗層面向數據層面的跨越。

中西醫協作攻堅呼吸病 香港模式創新突圍

靈實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診所註冊中醫師田晶分享,中醫在呼吸疾病治療中以「整體觀」破局。一例長期咳嗽患者經三輪抗生素治療無效,中醫辨為「肝鬱脾虛」證型,以健脾疏肝方劑配穴溫灸,三日改善夜寐、五日緩解喘息,提前出院。此案驗證中醫「氣機升降」理論,強調調脾胃以斷痰源,突破西醫單純治肺的局限。而在抗生素後遺症處理上,中西醫協作顯「減毒增效」之效。支氣管擴張症患者併發腸道菌群失衡,中醫以參苓白朮散合益生菌調治,七日糾正失衡,呼吸道症狀改善提速30%,彰顯三維聯動(氣血津液-免疫-病原)機制的優勢。

田晶又指,自2024年呼吸科協作計劃啟動,模式已擴至九龍、律敦治及葛量洪醫院,展望未來,計劃將在三方面持續發力:一是深化病種研究,計劃在2025年啟動「中醫參與肺癌全程管理」多中心研究;二是擴大協作網絡,已與香港中醫藥學院達成協議,共建「呼吸系統疾病中西醫聯合實驗室」;三是強化人才培育,將推出「西學中專科護士」認證課程,培育既懂針灸推拿又精於呼吸治療的跨學科人才。他相信,這套融合了香港智慧、大灣區經驗的中西醫協作模式,必能為全球傳統醫學現代化提供可資借鑒的「香港方案」。

中西醫協作服務——呼吸科治療先導項目

服務對象:

1.18歲或以上的合資格住院病人

2.診斷為哮喘、支氣管擴張或慢性阻塞性肺病,且伴有持續性呼吸症狀或其他相關症狀

3.經指定醫院服務點中西醫團隊評估臨床情況,並符合計劃準則

服務模式:

1.為促進治療成效和保障病人安全,西醫和中醫團隊會共同就選定病種制定臨床治療方案

2.西醫與中醫會共同評估和治理病人,並參與巡房和會診,以及定期進行個案討論

3.參與計劃屬自願性質,參與該服務並不會影響病人於醫院原本的治療方案

中醫治療:

由中醫師根據病人臨床情況而定,中醫治療方案涵蓋中藥及針灸

費用:

1.此服務為政府資助服務

2.由中醫診所每次收取港幣$120作為中醫診療費用(不包括一般公立醫院服務收費)

3.綜援受助人可獲得豁免收費

指定公立醫院服務試點(截至2025年第一季):

港島東醫院聯網:律敦治醫院

港島西醫院聯網:葛量洪醫院

九龍東醫院聯網:靈實醫院

九龍中醫院聯網:九龍醫院

(點新聞記者鄭洢林報道;視頻攝製:Sunny、花天琪)

相關報道:

品評四方|洞察「中西醫相互結合」的精粹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有片)香港中西醫協作呼吸科計劃落地 引領「破局整合 惠民臨床」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