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南腔北調|華爾茲「被貶」離開白宮 下一個是誰?

文/上江南

美國當地時間4月29日,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平台發布帖文,提名其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華爾茲(Mike Waltz)出任美國常駐聯合國大使,並不忘讚揚這位主要幕僚,稱華爾茲一直在努力將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相信他將在新的崗位繼續努力。特朗普第一個總統任期更換了4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相比來講,華爾茲才是第一位離開這個職位的人。

華爾茲將赴紐約擔任大使,雖然還是內閣級官員,但已經遠離了白宮橢圓形辦公室這個權力中樞,特朗普受不了媒體壓力,終於將洩密事件中早應擔責的華爾茲「貶官」的傳言變成真。

馬斯克也離開白宮

幾乎同時離開的還有政府效率部負責人馬斯克,特朗普在內閣會議上高度肯定馬斯克的工作,並表示只要馬斯克願意,可以繼續擔任白宮顧問。

馬斯克雖不是內閣官員,但擁有可以隨時出入橢圓形辦公室的特權,比很多內閣部長更接近白宮權力中樞,更加可以影響特朗普的施政。近日,馬斯克要把政府效率部的人派到美聯儲,這就是在助力特朗普、變相威脅不屈服於特朗普的美聯儲主席鮑威爾。

特朗普百日亂局,一下子調整了2位「高官」,元氣受損。筆者相信,下一個被調整的高官已經在路上,會是國防部長海格塞斯還是到今天沒有簽署一份關稅協議的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參議院少數黨(民主黨)領袖舒默針對華爾茲工作變動,對媒體說道,華爾茲應該被解僱,但更應該被解僱的人是國防部長海格塞斯。

魯比奧被推上「火線」未必是好事

特朗普力挺51歲的華爾茲——美國高官群聊「洩密事件」的核心當事人。洩密已經是擺明的事實,而作為不應該參加這個會議的《大西洋月刊》的主編戈德堡(Jeffrey Goldberg),公布了高官群的聊天內容。當國防部長海格塞斯、情報總監加巴德和中央情報局長拉特克利夫等人公開否認洩密以後,戈德堡公開了他在群內了解到的高度敏感的機密信息,直接打臉特朗普內閣高官說謊,這在美國國會已經引起重大爭議,特朗普堅持了2個月後才不得不將華爾茲換掉。

特朗普同時宣布,國務卿魯比奧將兼任這個職位,此前魯比奧已經兼任國際開發署署長一職。被特朗普再次委以重任的盧比奧成為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第二位身兼兩個內閣高官職位的政客,另一位是剛剛去世的亨利·基辛格。

魯比奧擔任國務卿已經百日,百日內並沒有將特朗普競選承諾落實到位,可圈可點的政績少的可憐。甚至在澤連斯基到訪白宮時和特朗普爭吵並被趕出白宮這件事情上,魯比奧責任重大。筆者觀察,不管是在俄烏衝突、加沙問題,還是巴拿馬運河、格陵蘭島等重大問題上,魯比奧都未能發揮作用讓特朗普兌現承諾。如果給魯比奧政績打分的話,估計是不及格。被特朗普推上火線,擔任兩個內閣高官職位,對於地位一直不穩的盧比奧來講,筆者認為未必是好事。

國會參議院表決 佐證特朗普施政危機

4月30日,美國參議院表決一項跨黨派決議案,議案旨在終止特朗普宣布的國家緊急狀態。如果這個議案獲得通過,特朗普對全球國家徵收10%的基準關稅就失去了法律基礎,那麼特朗普的關稅措施就會被民主黨否決掉。

目前,參議院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席位是53:47,共和黨有絕對優勢,但是在第一輪表決投票時,出現了3名共和黨參議員跑票,投票結果49:49。非常明顯,如果不是共和黨參議院領袖圖恩要求進行第二輪投票,透過擱置重新審議來否決這個法案,而後副總統萬斯臨時趕到參議院投票,以50∶49的結果永久否決了這個議案;有53名參議員的共和黨優勢沒有得到發揮,且有3名共和黨參議員支持民主黨議案,差點就「翻船」。

這個結果就是在提醒特朗普,徵收全球關稅不得人心,特朗普「沒有連任」的壓力。但這些國會議員們每天面臨支持自己的金主和選民的抱怨和壓力,為了能夠獲得金主支持連任國會議員,跑票或者棄權是他們不得不做的。

百日新政,變成百日亂局,出現問題調整內閣官員,這對於還有1300多天任期的特朗普來講,發揮的空間越來越少,路越來越窄。美國內部會翻船、外部盟友會反目,至於近日特朗普聲稱要管理世界的說法,真是幼稚可笑。

相關閱讀:

南腔北調|特朗普大戰哈佛 會有贏家嗎?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南腔北調|華爾茲「被貶」離開白宮 下一個是誰?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