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4月30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民營經濟促進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民營經濟促進法共9章78條,包括總則、公平競爭、投資融資促進、科技創新、規範經營、服務保障、權益保護、法律責任和附則。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今日(30日)向點新聞表示,民營經濟促進法從法律上明確了對民營經濟和市場公平競爭的保護,這實際是對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的保護,將助力中國應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為世界打造「投資中國」的範本。
劉英用「456789」來形容中國的民營經濟,即:資源佔用率不到40%,稅收佔約50%,GDP貢獻約60%,技術創新佔70%以上,解決城鎮就業人口80%以上,企業數量佔總體的超過90%。「民營經濟是中國經濟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法律的頒布對民營經濟地位加以明確——民營企業是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劉英表示。
民營經濟促進法,是中國首部專門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劉英表示,這部法律的出台無論是從法律角度,還是從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建的角度,以及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角度,都非常重要。作為經濟學者,劉英最關注的,是對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的保護問題。
劉英表示,這部法律的出台,從資金、勞動力、土地、數據等要素獲得的各個方面,確保民營企業能夠平等獲取資源,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同時,民營企業家也能夠獲得公平、公正、公開一視同仁的待遇。在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構建過程中,強調對民企的保護,是保護促進中國經濟增長,是保護創新,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加快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提升民生福祉。
劉英特別關注到,在民營經濟法的立法過程中,這部法律廣泛徵求各界的意見。各界反映強烈的對民營企業家「遠洋捕撈」「過度執法」等問題,在法律中加以明確規定。「『遠洋捕撈』等個別事件,對企業家的合法權利保護是很大衝擊,特別是給投資發展的預期來帶惡性負面影響」,劉英說,民營經濟促進法在法律層面是非常好的立法,其執法層面應該是更加強有力的,「要從『TXT』文檔,變成『EXE』執行文件」。這部法律不僅是給民企的,更是給執法、司法機構等所有人的。尤其是地方政府,需要拋棄形式主義、教條主義,認真落實法律,切實保護好民企和民營企業家。
劉英表示,在當前中美關稅戰的關鍵時刻,中國真正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是所有人都要參與推動的。「我們要真正能夠做到把民營企業作為自家人,也確實能夠做到讓外資企業感到賓至如歸的營商環境,那麼就能夠吸引更多外資企業的入駐,真正實現投資中國」,劉英說。關稅戰是美國濫施關稅,提高貿易壁壘,甚至試圖阻擋其他國家對中國投資。如果中國能夠把民營經濟促進法執行好,形成良好的營商環境,就能吸引更多外資,助力中國應對複雜國際環境,打好關稅戰。
劉英最後表示,在當前國際局勢背景下,中國通過民營經濟促進法,並迅速實施,相信將非常有利地促進中國經濟強勁增長,推動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能夠有效、有力的去應對外部不穩定、不確定性的衝擊和壓力。

(點新聞記者劉凝哲北京報道)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