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2月13日,屯門蝴蝶邨一名老翁被發現倒斃家中,其精神有異的兒子在旁伴屍多日,並未報警或對外求助。立法會議員鄧家彪今日(14日)表示,必須避免同類型悲劇再次發生,並促請政府盡快主動建立高風險住戶名冊,建立「四層架構」全方位支援高危住戶。
第一層架構為個人層面,由於缺乏自理能力的住戶在遇到危險時沒有能力或意識求救,故經常未能得到及時救助。事實上,也只有少數長者戶有安裝平安鐘。鄧家彪指出,去年11月,他帶領團隊在觀塘區進行普訪,逾500戶長者戶,只有兩成安裝平安鐘。對此,他倡議政府善用智能科技,在高風險住戶單位內安裝自動召喚系統,透過住戶的活動數據偵測單位的情況。例如安裝智慧門磁(離合蜂鳴器),當大門24小時沒有任何開關,門外紅燈便會亮起,讓鄰舍或大廈管理員有所警覺,作出關心慰問。另外,該智慧門磁亦可以發出訊息予住戶指定親友,提示他們上門探望,及時拯救生命。
第二層架構為鄰里關係,透過宣傳帶動鄰里之間主動關愛高風險住戶。鄧家彪強調,支援社會弱勢社群,不能只靠受薪的社工或不受薪的義工關愛隊隊員。鄰里之間守望相助是保障的第一線,也體現香港獅子山精神的社會價值觀。例如單位附近的鄰居可以主動留意單位門外的警報燈是否正在閃爍,然後敲門關心,每位鄰居多行一小步便可以避免高危住戶失救。
第三層架構是社區層面,社區組織可以與大廈管理公司加強合作,共同支援高風險住戶,例如多進行家訪。
第四層架構,是每年獲得政府數十億的長者地區中心,為有需要的高風險長者提供個案支援,例如持續照顧、晚期照顧計劃、福利計劃、心理輔導等。
人口老化迫切嚴重,各個政府部門須共同合作。民間或個別團體的力量缺一不可,但如果要先識別高風險住戶,必須靠政府主動建立及整合高風險照顧者名冊。政府各個部門,如擁有正在領取津貼的長者和殘疾人士資料的社署、集合了病人資料的醫管局以及擁有低收入家庭名單的房署,將它們各自的資料庫整合,保守估計可以查找出全港八成高風險住戶名單,通過資料整合,便可以建立高風險住戶名冊。
鄧家彪促請政府盡快整合部門高風險人士的名單,建立高風險住戶名冊,透過四層架構支援網絡的互相配合,方能多方面幫助高危住戶,杜絕屯門伴屍的同類型慘案。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