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東區醫院機械人輔助手術廣應用 減低病患失血量及術後疼痛感

東區醫院機械人輔助手術團隊。(點新聞記者陳子萌攝)

【點新聞報道】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東區醫院)助力機械人輔助手術的發展,其機械人輔助手術團隊成為了醫院管理局2024年度傑出團隊。東區醫院進一步擴大機械人輔助手術系統技術的應用範圍,涵蓋泌尿科、肝膽胰及結腸、內分泌科等多個專科,有效減低病患術中失血量及術後疼痛感,提升病人安全。

90年代初,外科手術仍以傳統開腔手術為主導,病人往往面臨較大的手術風險及較長的康復時間。東區醫院於2009年成立全球首個機械人綜合內鏡微創手術室,並在2017年引進更先進系統,將技術應用於更多複雜手術。據悉,東區醫院機械人輔助手術團隊有約40至50人,截至2024年12月,醫院已為病人提供約3,850宗機械人輔助手術,涵蓋前列腺切除術、部分腎切除術、半甲狀腺切除術、結腸切除術、肝臟手術、子宮切除術、直腸癌切除術、全腸系膜切除術、腎上腺素切除術及扁桃腺切除術等十大手術類型。

東區醫院機械人輔助手術團隊外科副顧問俞文軒醫生。(點新聞記者陳子萌攝)

東區醫院機械人輔助手術團隊的外科副顧問醫生俞文軒介紹說,機械人輔助手術的傷口更小,可減低術中出血量及術後疼痛感,機械臂操作精準穩定,提升手術安全性,且病患術後康復速度更快,住院時間更短,此外,其手術位置的外觀更為美觀。

病患黃先生。(點新聞記者陳子萌攝)

70多歲的黃先生曾通過大腸癌篩查計劃發現自己有腫瘤,並於2022年7月於東區醫院進行了機械人微創手術,腫瘤的化驗結果為第一期,目前身體恢復良好。黃先生表示,手術的創口非常小,並沒有被手術創口困擾的情況,大約在做完手術的一周後就可以走路。

東區醫院機械人輔助手術團隊醫生在控制台操作機械臂。(點新聞記者陳子萌攝)

另外,機械人輔助手術還節省了醫護人手,據該團隊外科代理部門主管李卓文介紹,手術期間,由一名醫生於控制台操作機械臂,另外會配備兩名醫護人員,較傳統手術縮減了人手。

東區醫院機械人輔助手術團隊外科部門主管李卓文醫生。(點新聞記者陳子萌攝)

東區醫院的團隊不僅致力於機械人輔助手術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更積極為院內及多個聯網的醫護團隊提供培訓。李卓文表示,東區醫院是最早開始應用機械人輔助手術技術的,同時也是醫管局的微創訓練中心,他們會將經驗與其他聯網醫院分享,甚至會派顧問醫生前去協助。未來,東區醫院機械人輔助手術團隊期望引進更新型科技,進一步提升技術水平,並將技術普及至更多手術類別,為更多病人帶來福音。

東區醫院機械人手臂。(點新聞記者陳子萌攝)

(點新聞記者陳子萌報道;視頻剪輯:鄭緣瓏;視頻拍攝:Sunny)

相關閱讀:

成功研製出生一周兒童胸腔模型 東區醫院冀精進兒科醫療培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有片)東區醫院機械人輔助手術廣應用 減低病患失血量及術後疼痛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