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評四方|周恩來和蔣介石的幾次重要會面

文/關品方

今天是周恩來總理逝世49周年。他1898年出生,享年78歲。他一生的豐功偉績,不用多作介紹。周總理是近代歷史中筆者最敬仰的人物之一。中華民族從半殖民半封建的漆黑走出來,百年暗室,一燈即明。毛澤東、朱德和周恩來功在家國。周恩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於外交方面縱橫捭闔、近乎完美的光輝形象,永遠激勵後起之人為了致力國家建設和民族復興而砥礪奮進。

今天集中介紹周恩來和蔣介石兩人的幾次重要會面,從特定角度了解周總理對中華民族解放事業奉獻一生的豐功偉績。

周恩來和蔣介石第一次合作是在1924年。當年周恩來26歲,蔣介石37歲。在孫中山領導下,國共兩黨開展第一次合作,黃埔軍校成立。蔣介石出任教育長(校長),周恩來出任政治部主任兼政治教官;一個主管軍事,一個主管政治。當年初,周恩來奉中國共產黨的委派結束留法勤工儉學從歐洲返國,出任廣東區委委員長,負責包括廣東、廣西、香港和廈門兩省兩市黨的工作,同時參加國共合作,隨即被委派到黃埔軍校任職。當年蔣介石對周恩來青眼有加,十分賞識他的才能。周恩來以其幹練成熟的工作作風,讓蔣介石對他刮目相看,毫不吝嗇對周恩來的誇獎。

1927年,蔣介石率北伐軍抵達上海之後,一頭栽向外國資本和富豪階層,背棄工人農民,違反孫中山「扶助農工、聯俄、聯共」的三大政策。當年4月12日,蔣介石「清共」,濫殺濫捕,上海街頭血流成河,國共合作破裂。周恩來和蔣介石為了政治理念和意識形態的原則分歧,徹底決裂。簡言之,這是資產階級和被壓迫民眾之間的決裂。共產黨面臨滅頂之災。周恩來根據黨的指示前往南昌準備起義,8月1日打響武裝鬥爭的第一槍。

兩人分道揚鑣,歷經井岡山割據、國軍5次圍剿與及中央紅軍2萬5千里長征之後,周恩來和蔣介石再次見面,已是9年之後的1936年(周38歲,蔣49歲)。當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發生後,周恩來應張學良的促請,從延安來到西安直面蔣介石,曉以大義,最終促成國共第二次合作,喚起全國軍民一致抗日。周恩來見到蔣介石的第一句就是:「校長,多年不見。」蔣介石說:「恩來,你是我的老部下,你應該聽我的。」周恩來回應說:「只要蔣先生停止內戰,一起抗日,不但我服從蔣先生領導,就連整個紅軍都聽蔣先生指揮。」「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1937年6月和7月,周恩來兩上廬山與蔣介石談判,頗費周折。最後發表了《國共合作宣言》,從此對抗日統一戰線的形成邁出了關鍵一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國共兩黨槍口對外,抗日救亡。

然後是1945年,抗戰勝利後,周恩來陪同毛澤東主席到重慶和蔣介石進行國共和談。雙十協定簽妥之後,周恩來代表共產黨全權負責和國民黨商討具體執行細節。1946年,周恩來在南京(居於梅園新村)工作了6個多月,和國民黨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談判。蔣介石一方面發動全面內戰,另一方面籌備國民代表大會(簡稱國大),排除國民黨以外其他黨派,以國大的法定形式成立獨裁政權。當年5月初,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從重慶飛抵南京,為了盡最後的努力爭取和平避免內戰,繼續和國民黨政府及美國政府代表談判。同年10月11日, 蔣介石不再偽裝,國民黨軍佔領張家口,正式撕毀停戰協定,談判瀕臨破裂。蔣介石更不顧共產黨和全國人民的反對,一意孤行召開由國民黨一黨包辦的國大。至此,國共和平談判之門被國民黨一手關閉。

遵照黨中央的指示,周恩來表明堅決反對的立場之後,準備返回延安。回程前在南京舉行告別性質的中外記者招待會,日期定在國民黨主導的國大召開後第二天,即11月16日。

這個記者招待會值得我們深入了解。記者問:「周先生,你認為現在已無可再談了嗎」?周恩來表示:「國共合作已經無可再談,因為國民黨已單方面撕毀了和平協定,共產黨決不會在刺刀底下屈服。」記者追問:「如果國大通過對中共下討伐令,中共將何以自處?」周恩來回答:「那沒有什麼不同,早已經在打我們了。我們在南京的人早已準備要進監獄。抗戰前10年內戰(1927-1937),抗戰時8年磨擦(1937-1945),勝利後一年糾紛一直到今天,我們都已經歷過了。再來20年,也不過如此。只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不背棄人民,便能永遠依靠人民,我們在中國的土地上一定會有出路。」他同時強調:「國大現在成為國民黨的獨腳戲,民主同盟也和共產黨一道宣布拒絕參加國大,這個會議只是國民黨自己的獨裁表演。第三方面的政治勢力敢於和我們一起反對蔣介石,跟着我們這條路走。這是8年抗戰和過去1年談判的成果。」最後記者追問周恩來:「什麼時候回南京?」周恩來回答:「總有一天我們要回到南京來的。」

三年內戰 (1946-1949) 後的事實正是這樣: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南京解放;從而證實了周恩來於1946年11月16日當天的預言。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在台北逝世。周恩來對蔣介石曾作出評價,不失政治家的本色。他認為蔣介石戰略上有過人之處,戰術上則相當拙劣。這評價恰如其份。蔣介石畢竟是中國近代叱咤一時的歷史人物,領導中國人民抗戰,拒絕投降日本,他絕對不是賣國賊。退守台灣26年來,他反對分裂國土,堅決認同「一個中國」的原則,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有好幾次美國慫恿蔣介石反攻大陸並提供軍事援助,蔣介石都按兵不動。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蔣介石決定退出,是為了維護「一個中國」的原則。這是戰略思維,不搞「台獨」,不做分裂國家的歷史罪人。從1927到1949年,22年來蔣介石不斷在戰術上犯下錯誤,結果被共產黨擊敗。共產黨取得天下,是順應中華民族的民心所向。

蔣介石為中外資本及權貴階層服務,而不是站在人民群眾(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的立場。這是主義之爭、制度之爭和道路之爭,誰對誰錯決定誰勝誰負,涇渭分明。在這方面,周恩來一生堅持人民群眾的立場,始終站在中國人民和歷史正確的一邊,為了國家獨立富強和民族偉大復興,終身奮鬥,矢志不渝。這是我們今天紀念周總理逝世49年時,一定要弄清的立場,一定要認清的事實。

蔣介石晚年曾經承認他一生畏懼兩人,就是毛澤東主席和鄧演達;一生敬佩一人,就是周恩來。毛周是蔣的死敵,不用多說。鄧演達是黃埔軍校訓練部副主任和教育長(當年29歲),黃埔軍校第二任校長。他1931年被國民黨秘密殺害於南京,終年36歲。有關鄧演達,以後有機會再說。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品評四方|周恩來和蔣介石的幾次重要會面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