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為讓香港青年勇擔時代使命,早日成為未來的建設者和領導者,在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領導下,未來之星同學會於今年暑假成功舉辦了三場青少年交流和實習活動,帶領近80名香港青少年前往寧波和成都,親身參與祖國的發展建設,領略內地城市的風采與名勝。主辦方今日(14日)舉行「未來之星同學會——2024暑期交流/實習活動總分享會」,各學生分享所見所聞的總結與思考。有參與寧波交流團的大學生表示,對祖國所擁有的強大硬實力感到震驚和自豪,亦感受到了寧波籍商人濃濃的桑梓情、愛國情,期待未來領略和發掘更多更美麗的中國故事。
今日分享會先播放了暑期團的回顧視頻,再由嘉賓致辭及學員分享,最後以頒發優秀感言獎和大合影作結。出席活動的主禮嘉賓包括,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總編輯王欣之、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楊立偉、香港海寧同鄉會會長吳惠雲、香港文化及傳承協會理事長賴榮春、香港大公文匯財經公關集團總裁嚴中則、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會長李少鶴及嶺南大學二級助理學生事務經理霍雋彥。
王欣之致辭時提到,今年8月初,國家主席習近平給包陪慶、曹其鏞等祖籍寧波的香港企業家回信,讚揚他們多年傳承先輩愛國愛鄉的優良傳統、積極創新創業與捐資助學,為家鄉建設和國家發展貢獻力量。其後「未來之星」特別組織了2024「香港青少年寧波交流團」,以「走讀中國·新青年交流」為主題,帶領香港青少年一起走進寧波,「循跡溯源」走訪、「傳承愛國心」交流、「感受寧波發展」體驗,共同探討「寧波幫」精神的時代意義與價值,「在寧波這座古老運河與現代化都市交織的城市,同學們被寧波籍商人的桑梓情、愛國愛鄉情所感動,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國家認同感。」

王欣之指,未來之星同學會在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的領導下,自2005年創辦至今已有近20年的歷史,而同學會成立的初衷,就是推動香港與內地青年的友誼,加深兩地青年交流,讓更多香港學生深入了解內地、認識國家,20年來,已經為超過6000名香港青少年提供了深入內地交流實習的平台和機會。
王欣之又提到,今年暑假的成都交流團共帶領了30名香港青少年一起走進千年錦官城,探秘文旅融合的魅力成都,感悟成都在國家發展建設中所處的重要地位及城市發展的特殊優勢;而成都實習團則有30位來自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校的學生,於傳媒、金融、生物科技、商務投資等多個領域發揮所長,進入成都日報、香港城市大學成都研究院、四川新網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優秀企業機構完成實習,幫助香港學生深入了解內地各行業的特點及企業環境,領略成都現代與歷史交融的風土人情,「同學們在積累工作經驗和拓寬個人視野的同時,更進一步了解內地城市和國情,對香港如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了更加深刻認識。」
在今月8月以「走讀中國·新青年交流」為主題的2024「香港青少年寧波交流團」,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回信寧波籍香港企業家以後,首批香港赴甬的青少年團體。交流團成員、就讀香港科技大學四年級的李同學分享說,活動讓他對祖國硬實力和軟實力有了更深刻和全面的認識。在硬實力方面,他參觀了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東方電纜、永新光學、北侖港口博物館及晶鑽科技公司,看到祖國科學家在建築材料、水底電纜、醫療、登月、海洋資源以及合成鑽石等領域取得的偉大突破和成就,「對祖國所擁有的強大硬實力感到震驚和自豪。」

李同學續指,自己也在交流中體驗了竹根雕和國畫牡丹兩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看到老師示範時感覺輕描淡寫,實際體驗時卻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使他感受到中國藝術的魅力,更對深入鑽研幾十年、矢志把祖國珍貴文化遺產傳承的老師們感到佩服。同時,他還了解到很多關於寧波風土文化的小知識,以及感受到了寧波籍商人濃濃的桑梓情、愛國情,「希望未來還能參與到交流團當中,繼續領略和發掘更多更美麗的中國故事。」
來自香港浸會大學的李同學在參加了成都交流團後,便愛上了這座熱情、包容、充滿活力的城市。她表示,在成都大學的安排下,能夠全方位體驗內地大學生的生活,「住在大學宿舍、在飯堂打飯用膳、騎乘單車在校園穿梭,這些經歷新鮮而難忘,讓我對國家教育事業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另外,她還參訪了成都大學的東盟藝術學院,該學院致力於培養藝術人才,促進中國與東盟國家在文化藝術領域的交流合作,「我相信通過這般的合作,中國藝術必將進一步走向世界舞台。」

至於參加了成都實習團、就讀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的王同學直言,儘管實習工作已結束,但期間所學使自己繼續受益;包括在實習時接觸了量化投資方法,首先獲取影響標的價格的因子,再使用數學模型和程序進行交易,從而減少主觀看法和市場情緒的影響,能夠更加理性地投資。「這次實習引起我對金融的極大興趣,並開啟了一個新的學習方向,回到香港後我仍然繼續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更找到了新的職涯方向和目標。」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金文博報道)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