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8月9日,「蓉匯港澳,聚力同行」——2024星動成都·未來之星香港大學生暑期內地實習計劃結業儀式在成都「大飛機示範產業園」隆重舉行,標誌着為期近一個月的實習計劃圓滿結束。
自7月15日以來,來自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高校的30名香港青年大學生走進成都,分成三個小組在成都高新區、雙流區以及成都日報社等10家企業或機構實習。這些初入職場的香港青年大學生,廣泛接觸了科研、媒體、金融等行業,親身體驗了成都的「慢生活」和厚重的歷史文化,極大地拓展了他們的能力與眼界。
王譽森(香港中文大學):拓寬了視野,更新了觀念!
我是來自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三年級的王譽森,非常榮幸能作為此次雙流區實習生代表發言,希望藉此機會與各位分享我對這次實習經歷的感受以及我對成都一城的印象。
工作方面,我在香港城市大學成都研究院做產學研拓展助理這一崗位,這個研究機構在2017年就已經建成並且投入使用,幾年以來,許多科學專利在這個研究機構誕生,但是如何把科研成果轉換成企業的生產成果和利潤,是一些大學機構的短板。我的工作便是協助上面所講的事情,要把它做好,首先要對學科有深刻的認知。因此我在這段期間搜集不同的資料,在工作中博聞強記,下班後也自主學習。
此外,研究院邀請了國內的一些量化基金出色從業者為我們講學,讓我們了解量化投資這一投資方式以及量化基金這個行業在國內的歷史以及發展情況。我對這一行業本身很有興趣,非常榮幸能夠認識不同的業內「大咖」並且在工作閒暇之餘能夠互相交流。收穫不僅僅體現在工作業務上,和他們相處,我也拓寬視野,更新了許多舊有觀念,在心靈上獲得了很多成長。
在尋味生活方面,比起短暫的旅行,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探索和體驗這個城市。成都的魅力無法用太多言語去描述,需要用心感受。因為知道紙上得來終覺淺,所以我選擇親自去細細體會這個城市。旅行,有時候不需要排定許多行程,打卡這個景點,品嘗那家美食。成都的街頭巷尾很有生活氣息,僅僅是簡單的「city walk」已經能得到很特別的體驗,更別說那些名勝古蹟了。
「巴適得很」是我學的第一句四川話,這裏的生活節奏確確實實要慢於香港,不冷也不熱,短袖長褲出門最為相宜。雙流地區空氣清新,「五大湖」景色怡人,每每下班走進公園,置身在蟬鳴鳥叫和孩童嘻笑的聲音中間,「班味」自然而然就消散了。
「安逸」也是我對成都最大的印象,和「巴適得很」略為不同,成都生活屬實安逸,茶餘飯後,走在街頭巷尾,看年輕人三五成群出去玩耍,燒烤店面前舉杯暢飲;幾個人在小區門前畫出楚河漢界,挪動車馬象士,指點三山五嶽;龍門之下擺開陣勢,歡聲笑語之間,一天便過去了,這樣的生活真的叫人艷羨。
很喜歡和不同的人「擺龍門陣」,智慧的火花在這中間誕生,或外賣小哥,或校招中的大學生,本地的企業家,以及其他在地的朋友,不論出身或職業,我都願意聆聽了解。聽故事的過程裏,可以增廣見聞。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的學習生活中,許多既有觀念約束自己,如周樹人所言「在高高的圍牆裡看到四角的天空」。
28天裏,我認識了很多不同的人,也成功和朋友見面,在這裏學到的,除去工作上的,還有成都獨特的生活方式,學會了安逸的生活,學會接納自己的平凡。帶走的,除了手信和禮物,還有不少的知識和新觀念。我會努力記住這獨特的28天,不論愉快的還是悲傷的,感動的還是憤怒的,舒暢的還是緊張的,都是屬於我們自己獨一的成都記憶,都值得我們一一記取。
最後,感謝聯合主辦機構未來之星同學會、成都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支持機構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以及各個企業的付出與關心。
王印權(福州大學):人生向前,每一程都有未知和挑戰!
我是來自福州大學的王印權,本次我在成都交子公園金融商務區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完成了為期4周的實習體驗,今天很榮幸能作為高新區企業實習生代表發言。
實習對大學生來說,是一種觀看社會與成長學習的方式。
人生向前,每一程都會有未知和挑戰,也總能有幸知遇嚮導。在投資開發部實習的時光裏,很感謝悉心指導我的部門主管及同事,幫助我熟悉公司的運作及管理模式,還教會我對潛在投資項目進行深入分析和評估、分析市場趨勢和項目風險、評估項目的收益和回報率。我十分感激單位同事的關照,讓我擁有一個充實、愉快的暑期實習,這些專業知識與實際技能打開了我對未來的無限遐想,讓我對未來的選擇更有勇氣,對職業也有了不一樣的認知。
歸於人潮,我們是追逐夢想的青少年。作家三毛曾說「世間的來和去都有它的時間,我們只需要把自己修鍊成最好的樣子」。每一位青少年都該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努力不停頓,毅力不止步。在7月25號那天我與組員走進成都高新區,走進最具有代表性、行業領先的幾家企業,辰顯光電、極米科技、沃飛長空及天府國際生物城,從微小之光到科技華光,我們看到了高新區的努力創新,不斷追求高效,這燃起了我們對現代科技的追求,期待智能時代的到來。
在實習期間的周末閒暇裏,我與團隊成員一同擁入了成都慢生活的懷抱,深入探索這座城市的千年文化與令人垂涎的美食。我們去了武侯祠,這裏古木參天,紅牆綠瓦間透出一股莊重與寧靜。這裏不僅是紀念諸葛亮的聖地,更是三國文化的縮影。漫步其間,我們彷彿能聽到歷史的迴響,感受到那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與智慧。我們走進了杜甫草堂,這裏曾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居所。草堂內簡朴而雅緻,每一處都散發著文人墨客的氣息。我們靜靜地坐在這裏,品讀杜甫的詩篇,感受着他那憂國憂民的情懷和超凡脫俗的才情。當然,提到成都,不得不提的就是它那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我們穿梭在錦里古街,品嘗各種地道的川菜。從麻辣鮮香的火鍋,到香氣四溢的串串香,再到軟糯可口的龍抄手,每一道菜都讓我們讚不絕口,回味無窮。
這些周末的探索之旅,不僅讓我們在緊張的工作之餘得到了放鬆和享受,更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成都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底蘊。我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這段美好的記憶將一直伴隨着我們,成為我們人生旅途中寶貴的財富。這些千年文化,不僅讓我在實習之餘得以放鬆身心,更讓我深刻體會到了歷史與現代的和諧共生。連連的收穫,讓我更加喜愛四川成都這座城市。
最後,感謝主辦機構未來之星同學會、成都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以及支持機構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與各在蓉企業的付出與配合。
楊安妮(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雙重提升
我是來自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楊安妮。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成都日報連同我在內的9位實習生,向聯合主辦機構未來之星同學會、成都市政府港澳辦,支持機構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以及各企業表達最誠摯的感謝,是你們提供了這個寶貴的實習機會。
本次我有幸在成都日報社開展為期近1個月的實習,得以親身體驗新聞的魅力,學習新聞採編的精髓。在這段時間裏,我們不僅獲得了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雙重提升,更對新聞行業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次實習對我而言更是意義非凡。它不僅是我的首次實習經歷,也是我跨出舒適區,融入全新文化環境的一次勇敢嘗試。從最初的懵懂,到結束時的依依不捨,每一步都記錄着我們的成長和變化。
還記得部門老師在我們來到報社報道的第一天,就向我們建議有空可以多在成都的街頭走走看看,體驗一下成都的風土人情。於是,我們利用業餘時間漫步在成都的街頭巷尾。我們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看到了可愛的大熊貓和小熊貓,它們慵懶的姿態和溫順的表情也一如四川人民所說的那樣真的「好乖啊」。此外,我們還參觀了歷史悠久的金沙遺址和神秘莫測的三星堆,通過這些地方我們也了解到了古蜀文明的博大精深。另外,春熙路的繁華與活力也不禁讓我們感歎道成都真的「好潮哇」!
同樣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寬窄巷子的閒逛,那裏的每一個角落都散發着成都獨有的悠閒與安逸。流淌在青石板路上的歷史,蘊藏在老茶館中的人情,讓人忍不住沉醉。還有那燈火輝煌的錦江之夜,將成都的繁華與靜謐完美地交織在一起,讓我們深刻感受到城市的多元魅力。
在過去的幾周裏,我們跟隨導師深入了解了新聞選題、內容編輯、平台運營等多個環節。每一次團隊討論,每一篇稿件的打磨,都是對我們專業素養的嚴峻考驗。我們學會了如何在繁雜的資訊中尋找新聞線索,如何用精確的語言去描述事實,如何以創新的視角來吸引讀者。這些寶貴的經驗,無疑將伴隨我們走向未來的職場生涯。
此外,我們也感受到了新媒體時代下媒體融合的力量。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而這正是我們作為傳媒學子需要深入探索和適應的趨勢。通過這次實習,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未來的媒體工作者需要具備多元化的技能和開放的思維。
現在,我們即將告別這段美好的旅程。雖然實習已經結束,但我們的學習之旅才剛剛開始。成都日報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更是一種職業精神和人生態度。我們將帶着這份收穫,繼續前行,不斷探索,不懈奮鬥。
在這裏要特別感謝所有老師的悉心指導和無私幫助。你們的知識廣博和教學熱心,讓我們在專業知識上受益匪淺;你們的耐心指導和真誠鼓勵,讓我們在困難面前勇往直前。同時,我也要感謝各位同學們的陪伴和支持,是你們的相互扶持和共同進步,讓這段實習經歷充滿了溫暖和力量。請相信,我們每一位實習生都將把在成都日報學到的知識和精神,應用到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最後,再次感謝成都日報給予我們這次寶貴的實習機會。感謝所有老師的悉心指導和無私幫助,感謝各位同學們的陪伴和支持。希望未來無論我們身處何方,都能保持對新聞事業的熱愛,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視頻來源:成都高新區、成都雙流區,成都日報社實習小組)
(點新聞記者李兵 成都報道)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