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走進寧波大學 甬港兩地青年開展交流對話

合影留念。(點新聞記者連慜鈺攝)

【點新聞報道】包氏教學樓群、逸夫教學樓、安中大樓……寧波大學校園裏許多建築正是以香港的「寧波幫」知名人士名字命名。13日,2024年未來之星香港青少年寧波交流團走進寧波大學(以下簡稱「寧大」),在寧大學子的帶領下參觀了校園,深刻體會甬港兩地的緊密聯繫和「寧波幫」人士的桑梓情深,並與寧大學子開展交流對話,增進兩地青年情誼。

座談會現場。(點新聞記者連慜鈺攝)

據了解,寧波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浙江省、教育部、寧波市共建高校,浙江省首批重點建設高校、浙江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該校於1986年由包玉剛捐資創立,並於1992年被列入中國高校招生第一批錄取院校。

了解寧大發展歷程。(點新聞記者連慜鈺攝)

交流兩地創新型人才培養

在座談會上,寧大學子盧悅談及寧大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我們在學習和工作當中,創新創業競賽就一直圍繞在我們身邊。」盧悅回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去年5月份『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為準備競賽,我們同學們在那段時間每天晚上都會集中在會議室進行研討和項目的修改,而我們的老師也每晚都會陪伴着我們,無論遇到什麼挫折,我們都同舟並濟,最終促成了我們項目的成功。」

寧大學子盧悅談及寧大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點新聞記者連慜鈺攝)

「在本科三年的學習生活當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學校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我也見證了學校創新創業的累累碩果。」盧悅介紹,從2015年至今,寧大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原名: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共斬獲33項金獎。「以本科生為例,在大一入學之初,每一位同學都會去進行職業規劃等創新創業課程的系統性學習。」

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王譽森向寧大學子分享了香港高校在培養大學生創業創新方面的情況。(點新聞記者連慜鈺攝)

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王譽森向寧大學子分享了香港高校在培養大學生創業創新方面的情況。「香港擁有國際化的平台,並非最頂尖的學生也能獲得展示自己的平台。」王譽森說,對於青年創業,香港非常願意給予資源,例如,香港大學生能夠有機會申請資金來內地或是到國外進行交流學習,「大學或是社會青年組織甚至可以自己組織一個團,寫好計劃書交給特區政府去審批,尋求一個外出交流的機會。」

參觀寧大校園。(點新聞記者連慜鈺攝)

了解水產動物養殖發展情況

據了解,寧大海洋學院水產動物養殖團隊經過多年攻關,成功在鹽鹼地實現青蟹量化養殖。這意味着原本難以治理和利用的鹽鹼地,將為當地帶來巨大的生態和經濟價值。就讀於上海師範大學的港青陳麗卉在寧大校史館中看到了寧大在水產動物養殖方面的發展,向寧大學子表達了自己的好奇。

就讀於上海師範大學的港青陳麗卉向寧大學子提問。(點新聞記者連慜鈺攝)

「我們現在更多是想要將海洋裏的一些物種進行人工養殖,我們現在先做的是要把它養活,然後再是把它養好,將它進行一個規模化養殖。」來自寧大海洋學院的田心悅表示,「在科研過程中,我們要去進行各個地方進行調研,包括對當地的產業及生態環境的調研,在此之後再進行定向選育。」

「未來,我們很希望能夠與香港在水產動物養殖方面進行合作。」田心悅說。

港青與寧大學子交流。(點新聞記者連慜鈺攝)
港青參觀寧大校史館。(點新聞記者連慜鈺攝)

(點新聞記者連慜鈺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新聞

港青走進寧波大學 甬港兩地青年開展交流對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