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為了進一步破解港珠澳大橋口岸出入境高峰期的交通擁堵難題,珠海市有關部門正在加快推進有關工作。針對有關人士提出大橋珠海口岸珠港兩地是否可以採取「一地兩檢」模式或參照香港出境預約要求實施返程預約的建議,珠海市商務局(口岸局)局長沈岩今天(29日)表示,珠海市政府非常重視這些意見建議,市商務局與口岸查驗單位也在積極研究,只要珠港澳三方能夠形成共識,珠海樂於推進實施。
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鄭天祥表示,港珠澳大橋三地口岸建設設計時採用「三地三檢」的通關模式;而珠海、澳門口岸在同一個口岸人工島,目前大橋珠澳之間創新採取「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創新模式,坊間俗稱「兩地一檢」模式,由此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通關便利化又前進了一步。
據了解,「兩地一檢」模式是出入境雙方自助通道櫃枱會在兩地口岸邊界線並排建立,旅客只需排一次隊、檢查一次證件,便可完成兩地出入境手續。具體而言,雙方可共享一套通關設備,同1個大廳、排1次隊、接受1次集中檢查;旅客在通關時只需要提供一次證件供查驗,出入境雙方的查驗單位能在後台實施數據共享;正常情況下,30秒左右通關,最快僅需20秒。
「一地兩檢」則是在口岸同一處地點完成兩地的出境與入境檢查、檢疫手續。譬如深圳灣口岸便是聯合辦公、各司其職,由雙方出入境管理人員(邊檢、海關、檢驗檢疫)在同一地點、同時聯合執行出入境檢查,實行「一站式」檢查,雙方按各自查驗標準,共同對出入境人員、交通工具和貨物實行聯合檢查。鄭天祥認為,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珠港兩地有條件採取「一地兩檢」模式,甚至可研究推行更創新的「兩地一檢」模式,進一步提升通關效率,這都是對大灣區合發展作出的有益嘗試。
(點新聞記者 方俊明 報道)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