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講真D|2元乘車優惠 建議惠及內地來港長者

文/蔣湖

香港特區政府自2022年2月27日起,將2元公共交通優惠計劃的合資格年齡由65歲下調至60歲,同時規定60至64歲香港居民必須使用「樂悠咭」才可享用優惠。兩年前開始的長者2元乘車優惠計劃的相關執行及細節討論,到昨日終於板上釘釘,接下來會進入具體執行階段。

從今年8月25日起,不記名長者八達通及一般個人八達通將不再適用於二元乘車優惠。60歲及以上的香港居民,必須使用記名的「樂悠咭」,才能繼續享有2元乘車優惠。由此,一場在香港引起廣泛關注的民生話題,看似要劃上句號。

本來,在財力允許的前提下,政府以公共支出惠予本地市民更多福利,是一個良性社會健康維繫的應有之義。香港1994年4月開始推行長者咭計劃,這項福利措施的目的,是推動香港社會尊敬長者,方便他們享用政府部門、公共運輸機構及各商號提供的優惠票價、折扣和優先服務。

這亦是國際社會業已形成的慣例。不僅是英美德法日等發達國家,就是在內地的三四五線城市,近些年來,多已引入類似的公共事務管理經驗。筆者父母年事已高,一直生活在湖北江漢平原的一個小城市,很多年前即可憑老年卡、身份證,在本市包括在湖北省內享受公共景點服務、公共汽車購票、醫保購藥等多種面向長者的關懷福利。這對一生勤儉勞苦的老人家來說,堪稱德政惠政。

而在香港,過去特區政府府庫充盈,財政儲備豐厚。香港又是全世界最長壽的經濟體之一,直到2021年都排名全球第一。截至2022年,香港女性的平均壽命是86.8歲,男性平均壽命則為80.7歲,直到這兩年此桂冠才被日本取走。因此,對此惠及越來越多市民的福利政策,歷屆政府都一路綠燈。2022年2月27日起,本港更落實下調2元乘車優惠計劃的合資格年齡至60歲,同時擴展計劃至紅色小巴、街渡和電車,令受惠人士進一步大增。

不過,世事難料。近幾年來,受疫情、美元放水、周邊經濟體周期性下滑等影響,香港經濟亦受到拖累。香港本財年預計會有高達1016億元的赤字,財政儲備將下降至6850億元左右,並在預期的幾年內連續赤字,只是預期會隨着經濟發展而逐步收窄。

一方面是赤字收緊,一方面又推行積極財政政策,其中福利措施一旦制定,就如嫁出門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支出只會越來越大。結果是2元乘車優惠開支由過往每年10多億元,暴升至本財年的40億元;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更表示,2024至25年度有關預算開支約為60.1億元。長遠而論,該福利支出已尾大不掉,成為只會越來越重的財政包袱。

以此視之,政府從控制支出、加強管理的角度出發,通過檢討2元乘車計劃,補上制度漏洞,無可厚非。之前不記名長者八達通的流通數量曾為約178萬張,經過政府一年多方式多樣的宣傳告知,現已有超過九成的長者換取「樂悠咭」,但仍有8%、即約11萬名長者仍未換取「樂悠咭」。

觀察此次2元乘車優惠計劃的調整實施,先是60歲普惠政策擴大受益人口基數,再加上節約公帑本身符合公眾利益,合情合理,「文成規矩,思合符契」,應符合主流預期而順利過關。不過,站在查漏補缺的立場,筆者建議,該乘車計劃還可擴大施用人口規模,惠及包括內地來港的更多適齡長者。理由如下:

一、《孟子梁惠王上》提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照顧好老人和孩子,不僅是中華文化亦是世界一切文明價值觀的應當部分。如果說孔孟時代還只能是一種烏托邦式美好想像,在今天則應該成為社會現實。以內地為例,40年前還一窮二白、民生貧瘠,到現在全國已基本建立全民醫保、全民社保制度。長者福利計劃更已在內地多數城市實施,年滿60歲的長者在基本完成社會和家庭責任後,享受社會尊重和承認,這一制度本身值得彰揚。

二、香港是祖國和世界的「超級連接器」。過去的70、80年,一批又一批內地移民輾轉來到獅子山下,在這裏工作生活、繁衍生息,進而在全世界開枝散葉。內地同香港、內地人同香港人,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脈相連,無可分割。一定要說區別,無非是人生際遇不同,來此時間機遇異樣。香港已在價值觀上完成的人權認知、正在施行的福利狀況,沒有必要設置高牆人為分割阻擋。

如果說這種狀況過去有情可原,在近幾年香港正通過高才通、優才、專才等計劃大力吸引內地精英來港的背景下,已顯得有些迂腐和不近人情。這些來港人士從年齡上來說,多會是已婚,上有老下有小,在人生盛年拖家帶小遷居來此,家鄉父老會自然而生來往探視、照看兒孫的內在情感。且不談這些來港人士在此工作生活,賃屋買樓,繳納個稅,本身就在參與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套用內地「要算大賬、不算小賬」的政治術語,特區政府既已給予來港移民內地尚看為稀缺的免費醫療、免費公立教育福利,何不進一步抓發放小,對他們父母也施以仁政,讓這些內地長者也能切身感受到香港對他們的歡迎和尊重?

三、以實際操作計,給內地來港長者以乘車優惠,在支出上亦能做到惠而不費,不至太過耗用公帑。以高才通計劃來港人才為例,截止今年三月底,已有6萬多人獲批。如就以年底有十萬人獲批、每人已婚、一家三口均已來港生活、夫妻雙方父母均健康並一年輪流來港探視一趟、按國家《出入境管理法》規定每次在港時間不超3個月計,一年下來,這十萬家庭會有20萬長者來港探視生活。而以每天出門坐車出門一趟、往返兩次,每天優惠4元計,在住滿90天情況下,20萬長者一年的乘車成本不過7200萬元,這還是在計算因子較極端化情況下。如算上香港住所普遍比較狹窄、來港長者不會太多和頻密等背景因素,就是算上優才專才等增量情況,支出也仍然穩健可控。

從以上三條分析看,讓2元乘車優惠計劃惠及內地來港長者,並非凌空蹈虛、邀寵人心的無法落地之舉,而可是一石三鳥的多贏之策:來港移民心安、政府支出穩健可控、長者父母更認同香港獲得感滿滿。當然,如果從本位立場出發,如惠及內地來港長者,看似要增加支出,或是難事。公共經濟學上有所謂「帕累托最優」理論,是指在給定固有人群和可分配資源的前提下,如何在沒有任何人境況變壞時,使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此建議能否適用「帕累托最優」理論,筆者基於言責,野芹獻曝,也許值得驗證一下。

相關閱讀:

講真D|長者2元乘車優惠如何檢討?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2元乘車優惠 建議惠及內地來港長者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