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品評四方|林徽因的家族:滿門忠烈

文/關品方

梁啟超的兒媳婦、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她的家族可以稱得上是滿門忠烈。她和梁思成兩人同為建築學家,是中國建築史體系研究的思想先行者。他們也是新中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之一。為了保衛中國古建築,他們窮畢生的精力孜孜以求。

林徽因的先祖可以追溯到鴉片戰爭時期的林則徐和曾任國民政府主席長達12年的林森。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進士出身,1897年他幫助蔣百里出國留學。蔣百里後來成為軍事理論家,是現代中國兵學的開山始祖。蔣百里的女兒蔣英是錢學森的妻子。

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是民國時期政界風雲人物,早年東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學唸政治經濟學;後曾出使英國,攜同林徽因一起赴任。林徽因17歲回國,後轉赴美國留學。1925年,林長民因為反對張作霖投靠日本,參與起兵,中彈身亡,終年49歲。

林徽因與梁思成在美國。(新華社)

林覺民是林長民的堂弟,較林長民年輕11歲,走的是革命救國道路。1907年,林覺民留學日本,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1911年,他參加黃花崗廣州起義,受傷被俘,堅決不屈被處死。歷史上記載林覺民「面貌如玉,心腸如鐵,光明如雪,是奇男子」。他下獄受審一個多月後在廣州天字碼頭被行刑槍決,年僅24歲。林覺民的《與妻書》一字一淚,感人至深。他是中國近代為革命壯烈犧牲的代表人物之一,和譚嗣同、李大釗、秋瑾等齊名。他的名句:「此身已許國,便再難許卿;吾輩此舉是必敗,信必死,唯新死之人,距勝利之時不遠。」

林尹文和林覺民是同年出生的堂兄弟,一同參加廣州黃花崗起義。林尹民不幸中彈犧牲,和林覺民同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尹民的哥哥林肇民是同盟會成員,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林長民/覺民/尹民/肇民有表侄陳天華,赴日本留學時,感到救國無望,蹈海而死,可歌可泣。周恩來當年有詩:「難酬蹈海亦英雄」,就是有感於陳天華,立誓要為中國的雄起而讀書。

林恒是林長民的幼子。林徽因是長女,林恒是林徽因的小弟。1937年七七事變後,林恒報考航空學校。當年空軍飛行員從航校畢業到戰死平均只有6個月。林恒以優異成績畢業後,1941年在成都空戰中壯烈犧牲,年僅25歲。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在逃難往大西南的路上,結識了8個從淪陷區跑到昆明報讀空軍學校的學生。從此,在西南聯大時期,梁林兩人對他們關愛有加,順理成章地,林徽因和這8個航校的小夥子以姐弟相稱,連同林恒,林徽因也就有了9個投筆從戎的弟弟。抗戰時期他們先後全部為國捐軀。

林氏家族滿門忠烈。這是清澈澄明的愛國情懷,是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碧血染黃花,明月照丹心。

新中國成立後,從1953到1957年,林梁兩人為了拯救北京的舊城牆,嘔心瀝血。梁思成抱病寫下《關於北京城牆存廢問題的討論》,言辭懇切。為了爭取保留這座歷史名城的瑰寶,梁林四齣奔走,想盡辦法。鄭振鐸甚至請來了周恩來總理,最後保存住小部分北京的古建築和城牆。病入膏肓的林徽因拖着病體,找到了吳唅和郭沫若,痛駡他們「若真要把祖宗的古董拆了,將來是要後悔的;50年後你們想要重建,也只是假古董」。改革開放後,人們如夢初醒,如今只能以膺品來重建歷史古蹟。

1953年,林梁堅決反對濫拆北京的舊城牆,在會議上被郭吳兩人冷嘲熱諷,差點沒有上綱上線說他們是留洋的小資產階級,封建落後守舊。林徽因拍案而起:「我們林家滿門忠烈,你們算是什麼東西?你們一定會後悔的。」1957年因妨礙交通擴建,永定城門被拆除。直到2004年,永定城門作為北京第一座復建的城門才重新修築起來,林梁當年的預言成真。

林徽因大學畢業照。(新華社)

今年5月18日,在2024年賓夕法尼亞大學韋茨曼設計學院的畢業典禮上,賓大正式向林徽因頒發建築學學士學位,以表彰她作為中國現代建築先驅的卓越貢獻。林徽因的外孫女于葵,代表她的外公外婆和她的母親梁再冰感謝賓大對她的外婆林徽因這位百年前畢業生的選修課成績進行嚴格審核之後,決定追授她當年被禠奪的建築學學位,原因是當年建築學系不招女生。今年是林徽因入校100周年,也是她誕辰120周年,這無疑是十分值得慶幸之事。

于葵在致辭時提到:「林徽因對夢想執着追尋,對事業不懈探索。這位外表看似纖弱的女性,內裏卻有着剛強的性格。1925年,林徽因的父親突然去世。她父親的離去,在經濟上對林徽因造成重創。她的學費本靠父親籌措,父親死後家中一貧如洗,她被迫考慮放棄學業回國,以求自己經濟上的獨立。當時她要完成藝術專業課程,選修建築課程,同時擔任助教,指導繪圖。林徽因的壓力遠超他人。我母親梁再冰曾說,真不知那時感情極為細膩的她是憑着怎樣的毅力熬過來的。林徽因最終能夠支撐下來,由於她自身的優秀和梁思成父親梁啟超的及時援手,也由於學校的理解和支持;建築系助教這份工作的收入使她的困境在相當程度上得以緩解。」

百年回眸,賓夕法尼亞大學絕對是梁林「天作之合」的起點。他們代表着新一代中國人在國事蜩螗、國家多難之秋,為國家的奮起而折節讀書的志向。林徽因與梁思成性格彼此互補,林的創意想像與梁的扎實嚴謹結合起來,孕育出清新靈動的學術構思。他們價值觀高度一致,是因為愛國愛得深沉。

縱觀林徽因的一生,她多才多藝,在文學藝術領域建樹良多,而建築專業是她終其一生無悔的獻身。坊間對林徽因和梁思成的一般關注點,通常落在他們和徐志摩、陸小曼、金岳霖、張幼儀之間的感情糾葛,其實大謬不然。他們6人的一生,蓋棺定論,都各有傑出的成就。在中國過去大約200年滄海桑田的大時代,如果沒有深植的家國情懷,在任何領域都難有大成。執筆至此,不可無詩。1941年林恒空戰陣亡後,林徽因寫下這些詩句:

「弟弟,我沒有適合時代的語言來哀悼你的死,它是時代向你的要求。簡單的,你給了。這冷酷簡單的壯烈是時代的詩,這沉默的光榮是你。

弟弟,你相信,你也做了,最後一切你交出。我既完全明白,為何我還為着你哭?只因你是個孩子,卻沒有留什麼給自己。小時我盼着你的幸福,戰時你的安全。今天你沒有兒女牽掛需要撫恤同安慰,而萬千國人像已忘掉,你死是為了誰?」

不是的。林恒的死是為了誰,我們都知道。包括林恒在內的林氏家族的滿門忠烈,你們為國犧牲是為了誰,我們都知道。祖國繁榮富強的今天,這盛世的每一天,山河無恙,煙火尋常,如你們所願。

相關閱讀:

遲到近百年 賓大向民國才女林徽因頒建築學學位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品評四方|林徽因的家族:滿門忠烈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