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點發聲|僱主利用「假招聘」輸入外勞?勞工界憂打爛本地工人飯碗

【點新聞報道】點新聞早前接到讀者投訴,反映有僱主透過「假招聘」的招數,故意刁難應徵者,甚至利用其個人資料,申請「補充勞工計劃」。有議員建議政府加強罰則,拒絕接受有關僱主申請至少兩至三年,以提高阻嚇力度。

為應對勞動力短缺帶來的挑戰,特區政府去年優化「補充勞工計劃」,並推出「行業輸入勞工計劃」。前者需要僱主經過四星期的本地招聘,再由勞顧會審批,後者則向所屬行業的政策局申請。

該名讀者向點新聞表示,坊間有建造業公司利用「假招聘」欺騙政府,例如,刊登招聘廣告吸引人應徵,進行面試和填寫資料,如果有申請者來電查詢後續,公司會以不符合要求來打發對方。讀者形容,有公司以長期招聘困難、工程延誤等理由,向政府申請輸入外勞,擔心有人濫用機制,影響本地工人權益,建議處方針對長期招聘失敗的公司進行抽查。由於記者未能觸及不同公司的「內部資料」,故採訪了勞工界議員、飲食業代表等人士,探討相關問題的可信性,並把相關問題轉介予相關部門,尋求官方的回應。

點新聞讀者投訴稱,有承建商以長期招聘困難、工程延誤理由,向政府申請輸入外勞,擔心或有人濫用機制,影響本地工人權益。(點新聞圖片)

有黑心僱主營造「請人難」 疑似「假招聘」個案趨普遍

事實上,過往曾經有僱主被外界質疑使用不正當手段,以營造「請人難」的假象。港九搭棚同敬工會理事長何炳德早前指出,有承建商提出與年資不符的薪酬待遇,亦有公司要求本地員工必須具備英文書寫能力,他反問「如果中英文能力那麼高,為何要做地盤」。

林振昇指出,工會不時接到個案,涉及公司疑似「假招聘」。(點新聞記者王俊傑攝)

除行業計劃之外,類似的問題亦在「補充勞工計劃」發生。勞聯主席、立法會議員林振昇指出,工會不時接到個案,涉及公司疑似「假招聘」。舉例來說,工會曾嘗試轉介一批年約40至50歲的工友應徵保安,有部分人具有一定程度的經驗,而且持有有效的保安人員許可證,可以即時上班,但公司一概拒絕錄用,令人感到意外。他說,「很難解釋全部失敗的原因,始終行業缺人的話,或多或少都會有本地應徵者合適」。

林振昇又舉例稱,有工友曾經申請成為安老院舍的照顧員,「對方年約40歲,體力充沛,在安老服務業屬於新力軍」,惟最終未有獲院方錄用。後來工友憶述,院舍職員挖苦她,多番強調工作難度很大,是厭惡性行業,給人的感覺是故意找理由打發應徵者。

梁耀華發現有飲食界的職位要求與工資不符,脫離行業現況。(點新聞記者王俊傑攝)

月入中位數偏離行業實況 職位要求與工資不符

香港飲食業職工會聯合會主席梁耀華也向記者表示,工會定期收到勞工處提供的「補充勞工計劃」的招聘資料,發現有職位要求與工資不符,脫離現實,估計同處方使用的月入中位數欠缺代表性有關。

梁耀華解釋,按勞工處的定義,本港二廚的月入中位數$20340、三廚則是$17780,兩者的職責範疇相近,當中包括烹調菜式、準備食材、確保庫存、編訂餐單、設計菜式、督導下級廚師、管理廚房運作,以及監控食物品質和環境衞生等等。

梁耀華認為,這個要求下的二廚已經屬於大廚級別,月薪介乎2萬8千至3萬2不等,相差所謂月入中位數接近一萬元,大約三分之一。至於三廚,他直言,情況就更加誇張,不可能只有$17780,「根本是剛剛入行的初級廚師的工資水平,隨時連洗碗嘅人工都比他高」。

香港飲食業職工會聯合會曾就相關問題去信查詢,勞工處回覆指,每月工資中位數由政府統計處在指定統計月份內就相關的在職勞動人口所賺取的工資資料而釐定,優化計劃下主要職位的每月中位工資每半年更新一次。梁耀華指出,該數字的代表性存疑,認為政府要派員,親身走訪高、中、低三個等級的餐廳進行調研,當中包括米芝蓮餐廳、有名氣的餐廳、兩餸飯店的相同職位,並得出平均數。

梁耀華認為政府要派員,親身走訪高、中、低三個等級的餐廳進行調研。(點新聞圖片)

梁耀華承認本港勞動力不足,有需要招聘外勞填補空缺,但政府有責任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杜絕僱主表面本地招聘,暗地輸入外勞的「假招聘」行為。他強調,若然相關部門不採取行動,只會令優秀的人才更加不願意加入飲食業,變相助紂為虐,幫助個別黑心僱主營造未能於本地招聘的假象,最終全港工友都會蒙受損失。

林振昇:部門須加強審查 甚至主動聯絡應徵者

林振昇亦分析指,聘請外勞需要提供額外的住宿、培訓和行政費用,一般情況下,如果僱主以工資中位數聘請外勞,是難以節省開支。他引用過去有安老院舍藉故剋扣非本地護理員的工資,金額接近每月兩成至四成的薪金,不排除有外勞認為被剋扣後的工資仍然較其居住地區高,選擇啞忍,若然情況持續,會令僱主更有誘因,聘請外來的廉價勞工,影響本地工人就業,「如果僱主『有古惑』,有心利用『假招聘』輸入外勞,而數字涉及數以百計的員工,每人每個月節省數千元的話,金額會是相當可觀的」。

林振昇認同,要確立「假招聘」,存在舉證上的困難,尤其是僱主會以各種理由解釋,例如求職者的面試態度惡劣,表現欠佳等等,呼籲工友們若然懷疑僱主涉嫌「假招聘」,應該主動地向相關部門和工會投訴。他又建議,勞工處加強審查力度,確保僱主有足夠誠意聘請本地勞工,甚至要主動聯絡應徵者,了解無法受聘的原因。

過去有安老院舍藉故剋扣非本地護理員的工資。(點新聞圖片)

早前有承建商捲入「假招聘」的爭議,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重申,如果申請者的招聘條件過於嚴苛,與工種要求無關,難以證明該僱主無法在本地無法請人,或有合適的本地工人仍不聘請,該名僱主不會獲批輸入外勞,一年內不得申請有關計劃。林振昇和梁耀華都一致認為,一年的懲罰過輕,應該改為拒絕申請至少兩至三年,以提高阻嚇力度。

發展局及運流局未發現「假招聘」 勞工處未有正面回應

點新聞曾就相關投訴去信所屬部門,發展局表示,沒有發現「假招聘」的個案、運輸及物流局則回覆稱,局方、機管局及運輸署未有發現招聘安排及紀錄不符合規定,亦沒有收到相關事宜的投訴個案。相比之下,勞工處未有正面回應,是否有「假招聘」的個案或投訴。

針對審查部分,發展局表示,計劃下輸入勞工的申請會由跨部門委員會檢視及提供意見。審批當局與跨部門委員會均會審查本地招聘是否按照「建造業計劃」的規定妥善進行。僱主須填報有意申請該工作的本地勞工不獲聘請的原因,當局亦可要求僱主提供相關證明,確保本地招聘是按計劃的上述要求進行。如有本地招聘不符要求,或可能不合理地拒絕聘請本地勞工,有關申請將不獲受理。

發展局又強調,計劃要求僱主不得以輸入勞工取代原來在職的本地僱員。如需裁員,僱主應先裁減輸入勞工。倘若收到有關違反要求的個案,局方會嚴肅跟進。若證明屬實,將會作出行政處分,包括撤銷已批出的配額、暫停接受總承建商的新申請等。與此同時,相關政府部門亦會視乎違規的嚴重性作出合適跟進,包括在有關工程的表現評核中反映承建商的違規行為,並會影響未來中標的機會。

至於運流局負責的兩個行業計劃,當局指,僱主須遞交「本地招聘確認書」,確認有關招聘資料全屬真實和正確,以及提供相關紀錄。香港機場管理局和運輸署接獲有關申請後,會檢視申請文件,確認申請者是否已按指定模式及要求進行招聘。如發現不符合規定的情況,不會批准其輸入勞工的申請。

勞工處會跟進每宗申請的招聘結果,評估僱主是否有誠意聘用本地工人。(點新聞圖片)

勞工處方面,就提及僱主完成地公開招聘後,須盡快遞交招聘詳情及結果。勞工處會跟進每宗申請的招聘結果,評估僱主是否有誠意聘用本地工人。僱主如無合理理由拒絕聘用在公開招聘期間合資格的本地求職者,勞工處會即時中止處理有關申請,而僱主在隨後一年內亦不會獲准參與優化計劃。

勞工處會向勞顧會委員傳閱每宗優化計劃申請的審批建議,尋求委員的意見。經全面評估各項因素,勞工處處長會決定批准或拒絕有關輸入勞工的申請。

輸入逾2萬外勞 勞工計劃何去何從?

翻查資料,截至2023年底,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共接到57宗申請,共批出35宗,涉及6349名員工。如果連同院舍及運輸業的行業計劃計算,總共批出1.3萬名外勞,已達到相關配額上限的一半。至於「補充勞工計劃」,直至4月底,共接獲4239宗申請,獲批的申請為1277宗,涉及8586人,包括4929名獲批從事過往一般不得輸入的職位類別。雖然兩組數據的時間有明顯不同,但可以合理地推測,目前所有勞工計劃已輸入超過2萬名外勞。

儘管擴大輸入外勞能有效地解決本地勞動力短缺,但記者留意到,有不少勞工界代表擔心,長遠或會令本地工人缺乏議價能力,影響未來的工資增長。考慮到環球經濟持續低迷,部分行業已有工人開工不足、收入大減以至失業的情況,難免會有工會代表擔心,經濟重回正軌的話,本地工人的薪酬能否恢復至原來的水平。而更重要的是,無論是「行業輸入勞工計劃」,抑或是「補充勞工計劃」,都被人質疑透明度較低,尤其是後者欠缺配額。究竟單靠勞僱會審批,又是否能夠保障工人權益?記者相信,隨着經濟轉差,類似問題還是可能會出現。

(點新聞記者王俊傑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點發聲|僱主利用「假招聘」輸入外勞?勞工界憂打爛本地工人飯碗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