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調查:全港約3000拾荒者 每日回收量140公噸

拾荒者福祉關注組去年底進行了2023全港拾荒者研究調查。(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點新聞報道】為了關注香港拾荒者現行的社會福利是否足夠,拾荒者福祉關注組包括新福事工協會-拾平台、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聯合長者健康中心、聖雅各福群會、露宿者綜合服務、慈悲香港、同路社和香港婦女勞工協會,於去年底進行了2023全港拾荒者研究調查。

研究於2023年11月18日至24日,在本港18區共84間回收舖和11輛回收接車,接觸914位受訪者,有效問卷為701份。拾荒者年齡介乎60至79歲,女性拾荒者佔超過八成。

冀肯定拾荒者對回收工作的貢獻

根據數據推算,全港拾荒者人數介乎2791至3456人,每日回收量介乎138071kg至159252.04kg,相當於100多個大型集裝箱的分量。與2018年相比,從事拾荒工作3年以上的工作者中位數由4年增加至7年,人數比例由62.8%上升至70.5%,每周工作的中位數由5天增加至7天,平均每日買賣增加至2.64次,工作時數增加至5.27小時。越來越多的人士投身拾荒工作,拾荒被視為一種長期勞動工種的選擇。

即使政府持續擴展及提升社區回收網絡「綠在區區」以加強社區減廢和循環再造的資源,但針對家居廢品、都市固體廢物,仍有賴拾荒者處理社區上商店和食肆的工商業廢品。因此福祉關注組建議政府透過有系統的登記形式,把拾荒者正名化,肯定其對回收業的貢獻。

拾荒者進行現場分享。(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建議執法部門放寬執法指引

拾荒者秋姐分享,自己的手推車曾在上廁所的間隙,被保安推至角落,隨後被房屋署要求罰款500元。27.7%的拾荒者希望在社區能夠有回收空間,建議政府放寬執法指引。例如遇到必須清除障礙物的情況,食環署可以先與機構組織協作,游說清理,考慮延長執法通知期限,給予拾荒者足夠的時間移走物件,減少懲罰性執法,創造雙贏局面。

建立拾荒者的社區

48.5%的拾荒者在過去3個月內,有回收物或個人財物被偷,比2018年上升一成。17.8%的拾荒者曾遭食環署驅趕,10.9%遭充公財務。因此關注組建議政府與地區進行合作,在拾荒工作較頻繁的地方設置處理回收物的回收空間。長遠而言,有必要重新解釋《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中有關環保範疇的設定,將拾荒者所需要的回收工作空間列入日後新發展區的配套措施。

建議營造友善的社會環境

曾遭遇市民不禮貌對待的拾荒者比例上升至近三成,13.4%的拾荒者表示遇到商舖不禮貌對待。因此關注組建議建立地區拾荒者回收的資料庫登記,記錄每區拾荒者慣常進行回收工作的位置,方便公眾查閱區內回收資訊,並將回收物交移拾荒者處理。同時通過舉辦關愛活動,促進拾荒者和市民之間的互動。

加強外展支援 關注拾荒者生活困難

有六成的受訪拾荒者表示有腰痛、腳痛的現象。關注組建議定期評估拾荒者身體的勞損狀況,教他們學習體力操作姿勢,結合物理治療和中醫服務。促進拾荒者與社區的聯系,幫助他們建立支援網絡,解決生活上的困難。

提供再就業規劃服務 提高退休保障

有三成的拾荒者,希望提供再就業服務。部分60歲以下的拾荒者,對退休後的生活感到擔憂。關注組建議為拾荒者提供職業培訓,就業諮詢和就業機會。加強長者晚年規劃服務,包括金融管理,健康管理等。整體增加退休保障水平,設立全民養老金製度,讓長者安老。

(點新聞記者周傾芫報道)

相關報道:

「拾荒富婆」擁億元物業偏愛瞓街 背後原因令人唏噓

拾荒長者身體勞損嚴重 9成手指關節變形繃緊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調查:全港約3000拾荒者 每日回收量140公噸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