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今日(4日)下午,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抵達廣州,展開一連六天的訪華行程。這是耶倫不到一年時間裏第二度訪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指出,耶倫此訪延續了中美兩國在激烈競爭下仍要繼續保持溝通、穩定雙邊關係的思路。這位專家分析認為,耶倫此訪料有三大目的。
王勇稱,耶倫此訪的主要目的之一應是繼續推進中美高層次的宏觀經濟政策的溝通,了解中國經濟的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而研究中國的經濟政策,包括產業政策,對美國經濟走向的可能影響。
據介紹,當前,美國的宏觀政策正處於兩難處境,一方面,美國需要繼續保持不減息,目前美國通貨膨脹仍未完全控制下來;另一方面,美國較高的利率,又造成了美國融資成本高昂,這對美國企業和美國經濟造成了很大壓力,而中國經濟政策的調整,如果是與美國相反的話,那麼可能會對沖美國經濟政策的效果。
其次,王勇認為,耶倫此訪還希望中國能夠繼續持有美國國債,甚至最好能夠有所增持,以幫助美國緩解目前所面臨的困境。現在,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與兩年期國債收益出現倒掛,這種倒掛使得投資人及相關國家相關基金,持有美國國債變得更加困難,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自然希望中國繼續持有美國國債,至少不在短期之內大規模拋售美國國債。
「耶倫訪華的第三個主要的目的,應該還有今年美國總統大選的需要。」王勇指出,美國總統大選最有力的兩大競爭者拜登和特朗普,當前正在爭奪美國產業工人的支持,特別是在東北部五大湖區的一些搖擺州,這些地方一些汽車企業對於所謂的中國對電動車的補貼等有很大意見。
據報道,特朗普已宣稱若當選將對從中國進口電動車增加高關稅,同時也會設法防止中國企業通過在墨西哥投資,利用美墨間的自由貿易協議轉道進入美國市場。
王勇分析,在美國國內激烈競選政治環境下,拜登政府現在面臨着巨大的壓力。耶倫此次高舉着要與中國談判所謂產業補貼和產能過剩問題,實際上是要幫助拜登在美國國內進行拉票,爭奪產業工人的支持,進而服務於其選舉目的。
據外電報道,美國財政部在聲明中說,耶倫此行將向中國提出產能過剩的問題。耶倫上周三在美國喬治亞州發表演講時亦指責中國對電動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進行「大量補貼」,形成了過剩產能,傷害了美國企業與美國工人的利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日前表示,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產品出口增多,這是國際分工和市場需求的結果,有利於推動世界綠色發展。王勇指出,美方所謂產能過剩問題的說法實際是不成立的。這位專家認為,中國電動車發展更主要的還是市場激烈競爭和產業創新的結果,而美國在批評所謂中國進行產業補貼、產能過剩的同時,卻堂而皇之的利用幾個法律不斷加碼拋出大規模的補貼計劃,來促進美國產業發展和產業回流,這實際上是典型的雙標。
(點新聞記者葛沖 北京報道)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