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講真D|復活節長假反顯本地消費疲弱?

文/陳術

復活節假期結束,根據香港入境處的初步數據,截至昨天(4月1日)晚上9時的過去5天,有超過227萬人次香港居民出境,當中超過190萬港人往內地,即超過83%的出境市民北上;從出境數字以至市民大眾的觀察,香港市面確實比過去的長假期「淡靜」,不少食肆叫苦連天,社會又再熱議香港的市道以至經濟問題。筆者認為,港人北上已成趨勢,這不是批業主、批餐廳或者批市民的時候,我們既要深思如何留住消費力量,也要思考香港作為旅遊城市該何去何從,吸引高消費力的各地旅客。

從近日的報道以至網上資訊可見,香港不少地方的人流都較過往的長假期少,例如在假期會「旺爆」的街道,擠擁程度不如以前;在Facebook,更出現了一個讓網民分享全港店舖「執笠」消息的關注組,一時之間,不少網民湧到平台發言,有的批評飲食業服務質素,有的批評香港租金貴,有的甚至批評離港消費的市民。

在復活節假期間,筆者未有出境,但有在九龍、新界等地方閒逛或用膳,一個有趣的觀察,香港不是全港都「淡靜」,例如在復活節假首日,筆者晚上在旺角街頭,人流不算少,不過走到餐廳用膳時,就發現餐廳比平日晚上更少人,凌晨收店的餐廳,到大約9時多已很少顧客。在假期另一日,又到啟德的一個新商場用膳,人流、餐廳都不少人,但感覺不如商場新開時多人。對比起新聞報道指有部分商場人流較去年增加,以及網上消息指某些地方人流大減,筆者綜合不同消息,會認為是港人北上令本港各處人流減少,最具競爭力的旅遊區或商場尚有一定人流,而平日「不旺場」的地區以至商場,則迎來「嚴峻的長假期」。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筆者日前在網上看到分析,指疫情期間,不少港人都「閉環」在香港生活,所以社會復常就爭相出境;但最為致命一點,乃是在過去幾年,內地如深圳的商場、旅遊建設不斷進步,食的、玩的、看的也應有盡有,當價錢、服務以至體驗均「性價比」高,港人北上其實也是理性的消費選擇。在這問題上,不能怪市民,也不能怪其他人,要怪只能怪香港進步不夠快。

從不少網絡上的言論可見,一些網民有一種幸災樂禍的心態,你指摘我,我又指摘你,筆者反而認為,如果剛過去的復活節假期是一堂課,那麼我們在這堂課學到什麼呢?先不論價錢(香港營商成本問題較難解決),過去十多年,香港新增了多少具競爭力的旅遊景點,而且是多元化能照顧到不同旅客需要的?當內地以「平靚正」為賣點,香港能賣什麼?另外,如果服務水平也是關鍵,部分旅遊業界一邊怨生意差,一邊又態度差,又是什麼道理?

環球經濟的大環境,香港改變不了;部分市民愛北上,短期內情況亦難逆轉,要留住消費力,以至吸引高端旅客,最終還得靠自己努力,從事服務業的可以提升服務、改善態度;營商的例如是辦商場的,則要思考香港的營商模式,是否還停留在廿年前的「買買買」設置?至於特區政府,要考慮的可能比單純「搞盛事」還要多,在往後的新發展區,可能就是發展特色旅遊的好地方。旅客、消費力等,均是向有吸引力的地方走,香港要認清不足,積極改善,把握未來。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復活節長假反顯本地消費疲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