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粵港澳大灣區社會福利和公益創新交流會暨「一老一小」公益創投項目啟動儀式今天(6日)在南沙舉行。香港保良局等多家香港社會服務機構獲頒大灣區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聯盟機構(第二批)證書,並就困境兒童成長、特殊兒童音樂教育、重組家庭及支援兒童等方面分享香港經驗。保良局青少年事務部副主管莫漢輝表示,在建設相關公益福利項目上,內地不僅擁有硬件設施上的優勢,態度也十分開放,「不但有政府、設計師,還有社會服務機構、社創企業等各領域範疇的人來探討。」
會上,莫漢輝詳細介紹了香港保良局為困境兒童提供的住宿、家庭危機支持、領養服務等支持服務,以及「童夢同行」兒童及青少年生命導向計劃、「共創明TEEN」計劃、「追夢成真」成長師友計劃等品牌項目及其背後支持理念。
他認為,其中可學習借鑒、可「本土化」的部分應是地區間交流學習的重點:「每個地方有它自己的特性,一套模式對不同地區不一定完全適用,最重要是做好本土化。這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再溝通解決。」莫漢輝說,南沙一行中,二十餘位專家、學者和從業者在各細分領域的研究也讓他受益良多。未來期待與更多灣區社會組織加強合作,進一步參與灣區民生改善工作。
全國兩會上,李強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一老一小」問題被多次提及,民生話題重要性愈發凸顯。交流會特別聚焦大灣區的「一老一小」問題,分未保服務和養老服務兩個分會場進行,來自香港、澳門、廣州、北京等多地的數十位資深從業者、專家,為推動大灣區民生服務發展建言獻策。
北京師範大學公益研究院理事長王振耀表示,香港專業的社會服務與社會機構、澳門社會工作人員協進會與專家等,是大灣區社會福利與公益創新的優質社會資源,今後應進一步健全大灣區社會服務融合機制、處理好社會服務政策體系對接等問題,從而創造高質量的有大灣區特色的社會服務實踐體系。
(點新聞記者李紫妍廣州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