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經民聯倡每5年重建750幢舊樓提供1.1萬單位 設基金注資市建局

經民聯重點提出推動舊區重建11項建議。(點新聞資料圖片)

【點新聞報道】經民聯今日(23日)召開記者會,公布「關於推動大規模舊區重建」研究報告,聯盟認為,舊區居民要安居,舊區重建須加快,並重點提出推動舊區重建11項建議。

經民聯主席盧偉國表示,經民聯重點提出推動舊區重建的11大建議:第一是全面檢討《市區重建策略》,設立舊區重建KPI,每5年啟動750幢舊樓重建。這樣不但可提供逾1.1萬個住宅單位,至少可供約3萬人居住,而且單是建築工程就可直接提供接近1萬個就業機會,連帶創造的物業管理、零售、餐飲、個人服務等的就業和商業機會,將帶來可觀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第二、明確規定重建為市建局運作最高指導原則和核心業務;第三、注資市建局,成立重建專項基金。

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表示,經民聯建議政府全面撤銷樓市「辣招」,免除買家印花稅(BSD)、新住宅印花稅(DSD)和額外印花稅(SSD),盡快促進樓市復常,同時考慮豁免舊樓重建單位的「禁售期」以減省重建成本,進一步加快重建步伐。他亦建議政府放寬地積比率,提高樓宇高度,令重建後可新增的樓宇面積有所上升,增加發展商重建部分舊樓的誘因。

經民聯副主席梁美芬促請政府多管齊下,協助業主維修舊樓。(點新聞資料圖)

為了協助業主維修舊樓,經民聯副主席梁美芬促請政府「多管齊下,協助業主維修舊樓」,包括逐步擴展市建局九龍城「聯廈聯管」計劃至更多地區、組織專門負責「三無大廈」的清潔隊和為全港各區樓宇檢驗和維修的進度,訂立更進取的指標等。她亦建議政府參考「新界村屋僭建物申報計劃」,容許市區舊樓業主在指定時間內,主動申報有實際生活需要的小型僭建物,在合資格人員上門檢查、證實無即時危險後記錄在案,暫不要求清拆,為小業主提供自行整改時間。

經民聯促請特區政府將樓齡70年或以上,以及樓齡50年或以上但有迫切重建需要的樓宇強拍門檻降至60%。(點新聞資料圖)

對於舊區重建工作的方向,經民聯副主席吳永嘉表示,經民聯認為「同區7年樓齡」補償機制不宜改動,縱使市建局面臨龐大財政壓力下,但機制為業主放售單位予市建局提供足夠誘因,行之有效,不宜改動,避免引起新的爭議,更會削弱業主放售單位的誘因,拖慢重建進度。他又建議舊區重建可採取「一地多用」的發展模式,當新住宅大廈落成後,在基座撥出部分樓面作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亦可在區內中心位置建設綜合大樓,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務。

經民聯執委龍漢標表示,經民聯促請特區政府將樓齡70年或以上,以及樓齡50年或以上但有迫切重建需要的樓宇強拍門檻降至60%,並在強拍申請門檻的法例修訂草案將全區一視同仁,以同一標準按樓齡放寬強拍申請門檻。此外,他建議加強公私營協作,由市建局可負責收購舊樓,並進行拆卸及土地平整工作,發展工作就由發展商負責,並參考過往公私營協作重建項目的成功經驗,在各重建區中挑選合適選址,發展地標式重建項目,為區內其他重建項目提供示範作用。

更多報道:

甯漢豪:50年或以上私樓增至9600幢 須加快重建更新步伐

點發聲|舊樓荒廢被指缺人打理 收購歷時十年需時極長

約700幢樓宇仍未委聘註冊檢驗人員 屋宇署發警告信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經民聯倡每5年重建750幢舊樓提供1.1萬單位 設基金注資市建局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