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點發聲|舊樓荒廢被指缺人打理 收購歷時十年需時極長

瑞士樓方向的舊樓群幾乎無人居住。(點新聞記者王哲攝)

【點新聞報道】有點新聞讀者反映,發展商持續收購鰂魚涌濱海街一帶舊樓,惟遲遲未有落實發展計劃,而樓宇維修和清潔備受關注,希望相關業主能多加留意。

舊樓群無人居住 地舖雜物較多

據點新聞記者觀察,鰂魚涌英皇道燈火通明,但轉入濱海街之後,明顯「死氣沉沉」,瑞士樓方向的舊樓群幾乎無人居住,漆黑一片。地面只剩下數間地舖,售賣水果、家居百貨等。入夜後,記者留意到,店員有序地擺放發泡膠箱,只不過雜物仍然堆放在鐵閘外面,容易滋生蚊蟲。

雜物仍然堆放在鐵閘外面,容易滋生蚊蟲。(點新聞記者王哲攝)

點新聞讀者訪問多名居民,陳小姐形容,舊樓群無人居住,缺乏打理,更加有人在地舖擺賣水果,提供食物給蛇蟲鼠蟻,大樓成為衞生黑點,影響周遭環境。居住鰂魚涌廿多年的左先生持相反意見,認為財團收購舊樓造成的衞生問題有限,政府毋須規管,尤其是增加發展商收購和建屋成本,否則會變相推高樓價。另一居民黃先生亦認同舊樓荒廢多年,需要做好解說工作,但始終這類重建項目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相信問題不大。

地區人士倡增加透明度 研究空置稅

被問到有人投訴財團荒廢舊樓,民建聯東區支部副主席丁江浩表示,確實有居民反映濱海街舊樓群現況,主要有幾方面,包括擔心發展商受樓價下跌影響而按兵不動、私家街後巷缺人清潔、當區死氣沉沉不利日後發展、重建項目透明度不足等等。

丁江浩希望發展商增加透明度,定期通過區議會、三會等渠道,向市民講解重建計劃,釋除疑慮。(點新聞記者王哲攝)

丁江浩指,現時鰂魚涌商業樓宇林立,缺乏較大的休憩空間,同時老年人口比例較高,需要更多長者設施,因此,不少居民希望發展商在設計重建項目時關顧社區需求,以提升生活質素。以康橋大廈和港島東中心為例,這類重建項目追求增加樓層,容易影響通風及光線,對周邊地區造成熱島效應。提到改善措施,丁江浩希望發展商增加透明度,定期通過區議會、三會等渠道,向市民講解重建計劃,釋除疑慮。他又建議政府研究設立空置稅,增加發展商延長重建計劃的成本。

舊樓收購不易 歷時十年完成

恒基地產與太古地產向點新聞記者表示,鰂魚涌濱海街及英皇道重建項目涉及多棟舊樓,整個收購過程漫長,歷時超過十年,直至9月19日才正式統一業權。

發言人提到,目前擁有的濱海街舊樓單位已經全部交吉,7個地舖租戶已接到收回單位通知,並且一直張貼告示,勸喻租戶或街坊不可在私人地方擺放雜物,亦有派員巡視檢查,甚至向個別租戶發出律師信,警告不要再擺放雜物。發言人相信重建項目完成後將可以大大改善社區環境。

鰂魚涌濱海街重建項目,已獲屋宇署批准興建商住分層大廈。(點新聞記者王哲攝)

翻查記錄,鰂魚涌濱海街重建項目,已獲屋宇署批准興建兩幢28層高(另設3層基座及2層地庫)的商住分層大廈,住宅部分樓面約36.83萬平方呎,商業部分樓面涉約7.23萬平方呎。最近的一宗成交發生於2023年9月19日,發展商以底價63.1億元投得,成功統一業權,成為本港歷來最大宗單一強拍個案。恒地執行董事黃浩明指,集團未來仍有其他項目申請強拍,但在高息環境下收購舊樓不容易,相信舊樓重建速度會放慢。

事實上,今次重建的爭議主要緣於收購過程長達十年。根據屋宇署紀錄,截至2020年年底,樓齡達50年或以上的私人樓宇數目為8,700幢,按推算,到2030年,有關數目會增加至約13 900幢。政府要在保護私有產權的情況下取得平衡,否則類似濱海街的問題只會越來越多。

(點新聞記者王哲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點發聲|舊樓荒廢被指缺人打理 收購歷時十年需時極長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