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講真D|降低學業負擔 也要加強「失敗教育」

文/金麟

本港學生自殺個案近月急增,警方數字顯示,今年截至11月8日,已有306名學童輕生,其中269人獲救、37人死亡,平均年齡15.8歲。輕生學童中,有約62%有醫療紀錄,主要包括精神健康問題、特殊學習需要及身體健康問題等。

統計顯示,僅今年8至10月,本港就錄得22宗18歲以下或大專學生自殺的新聞報道,較去年同期上升一倍,其中開學之後已佔20宗,按年增加近兩倍。單是本月,已經錄得至少3宗青少年自殺個案。其中,本月2日元朗一名15歲少年由私人屋苑內高處墮下,當場死亡;本月3日,一名16歲少年在牛頭角住所飛墮大廈平台,送院後證實死亡;本月12日,一名13歲少年疑受困於學業及家庭問題,在青衣寓所浴室內以毛巾上吊,送院搶救不治,情況令人憂慮和不安。

根據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的統計,本港學童自殺成因中,基於學校因素自殺的個案較多集中在5月及10月,貼合本港的考試季,而今年更有5名身亡學童在校內輕生。有本地團體調查顯示,學童自殺原因主要在於學業壓力及情緒病,加上三年疫情,令青少年缺少與同輩相處的機會,與人傾訴的機會亦大減,無形中加劇了自殺問題。早前名校男拔生曾憲哲失蹤8天最後成功獲救的經歷,亦再次喚起大家對青少年課業負擔及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

學生的學業壓力有多重呢?不少家長反映,香港很多小一生每日要上9堂,只有兩次小息。部分學校的小息不到10分鐘,有些學校甚至僅有5分鐘,時間之短讓學生很難散步休閒、放鬆身心。此外,很多港生的午膳時間也相對緊張,部分學校午餐時間只有50分鐘,午餐之後就要馬不停蹄繼續上下午課。還有部分學校,忘帶功課5次,就要記一個缺點,無形中讓家長或學生都很緊張,生怕出現一次錯誤讓學生有了污點。

今天的香港,即使是一間普通的小學,學生的功課之多也讓人喘不過氣,學生辛苦,家長亦痛苦,然後默書、測驗等排山倒海而來。學業負擔重了,學生的身心壓力也很大,生怕「功課沒有完成」,生怕「考試考得不好」等等,無形之中就會出現很多情緒問題。教育心理學家薛朗天亦表示,部分學童的輕生原因「看似非常輕微」,如忘記帶功課、謊言遭識穿等,特別是品學兼優者「很擔心要向家長交代」,反映他們「很多時候很難面對自己的失敗,或者覺得人生中不容有錯」,情況令人憂慮。

筆者呼籲學校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喘息空間,要認真審視考試壓力是否過大、測驗是否過多、小息及午膳時間是否足夠等等。教育局等部門要真正走進學校,實地了解香港青少年學生的課業負擔情況,讓學生從繁重的學習或測驗安排中解放出來,真正收穫學習的快樂。

在降低學業負擔的同時,中小學也要加強推廣正向教育,增設精神健康課程,讓學生認識到「有一些錯處是可以的」,出現錯處並不可怕等等。不僅如此,還要對青少年加強「失敗教育」,鍛煉他們對抗逆境的能力。同時,學校要多關注學生的精神健康,提供更多精神健康支援,包括輔導服務、支援小組等,協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情緒及精神健康需要等。學校還應檢視輕生「黑點」,例如通往高層的出入口有否上鎖、欄桿高度是否足夠等,亦可於相關位置張貼正向標語等,減低學生出現自殺傾向的幾率。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學生在富足的環境下長大,缺乏受挫折的機會。在遇到困難或不如意,甚至某一次考試失利時就會變得「脆弱」,部分人可能就會想不開,更極端者甚至會選擇自毀。這時候,家長更應主動關注子女,特別是正經歷升學、就業、戀愛的青少年,多與子女溝通交流互動,多與他們談及成績以外的話題等,讓子女學會向他人傾訴,遇到問題了主動求助等等。

眾所周知,成長的道路不會一直平坦,在學業、感情、人際關係等問題上總會遇到困擾和不如意,這就更需要青少年在面對挫折時能夠正面應對。不知道入如何應對時,主動向身邊人求助或請教。在加強對青少年進行「失敗教育」的同時,家長自身也要加強「失敗教育」,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教導孩子「未學贏、先學輸」,要學懂在面對挫折倒下後,重新站起來。

最近一封新加坡校長給家長的信再度在網上瘋傳,信中說,在這些參加考試的所有學生中,會存在根本不需要懂得數學的藝術家,會存在不關心歷史和英國文學的企業家,會存在與化學成績分數毫不相干的音樂家,會存在覺得體力比物理重要的運動員。如果你的孩子考取了高分,那是好極了!但是如果他沒有考高分,請不要剝奪他們的自信心和尊嚴。他們天生就是要做更大的事。告訴他們,無論他們考了多少分數,你依然愛着他們並且不會批判他們。最後,請不要以為只有醫生和工程師才是世界上唯一幸福的人群。謹以此,與所有的老師、家長及教育工作者共勉!

防止自殺求助熱線: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389 2222

生命熱線:2382 0000

明愛向晴軒:18288

社會福利署:2343 2255

撒瑪利亞會熱線(多種語言):2896 0000

東華三院芷若園:18281

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 7350

利民會:3512 2626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降低學業負擔 也要加強「失敗教育」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