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在香港嶺南大學最新一期的高能論壇上,今日(2日)耄耋之年的著名美籍華人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丁肇中院士,應邀發表演講。他介紹了由他領導的安裝於國際空間站上的國際合作大科學裝置阿爾法磁譜儀(AMS) ,分享了自己的科學觀以及與觀眾互動。站立一個多小時的英文演講中,丁肇中沒有露出疲態,內容絲毫不晦澀難懂,全程高能風趣,現場爆發出陣陣會心笑聲。
AMS觀測發現顛覆對宇宙傳統認知
丁肇中介紹了自己在上世紀80年代對壓電晶體BGO的研究,以及如今領導的阿爾法磁譜儀(AMS)宇宙暗物質探測任務,認為「我的研究對物理學只是很小的一步。」
宇宙中大約有90%的物質是看不見的,稱作暗物質。AMS實驗主要物理目標是尋找暗物質和原初反物質,並研究宇宙線的起源,對人類認識宇宙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正在升級的AMS,10年以後有望確認高能正電子是否來源於暗物質。
丁肇中稱,宇宙線可以達到遠高於地球上任何加速器能達到的最高能量。帶電宇宙線有質量,它們會被100公里厚的地球大氣層吸收,無法在地面上精確研究帶電宇宙線的性質。為測量宇宙線的電荷正負等基本特性,需要在外太空運行磁譜儀。同時,AMS還可以提供外太空探索必需的宇宙線輻射傷害知識,以保護太空人。
AMS由穿越輻射探測器、飛行時間探測器、矽微條探測器、磁體、電磁能量器、切倫科夫探測器組成,高5米、長4米、寬3米,重7.5噸,包括30萬道信號通路和650個微處理器。
「宇宙是最廣闊的實驗室,而我們對宇宙的認識是有限的。AMS所有的觀測結果都與現有的宇宙線理論不符,帶來了對宇宙的新認識。AMS將不斷擴展,顛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丁肇中說。
中國科學家承擔AMS升級關鍵任務
丁肇中表示,作為目前唯一在太空長期運行的粒子物理精密磁譜儀,阿爾法磁譜儀(AMS)將工作到2030年,中國科學家在已經做出重要貢獻的基礎上,還承擔着AMS正進行升級中的關鍵性任務。
中國科學院高能所是AMS實驗的發起團隊之一,以其為代表的中國科學家已在AMS實驗既往工作中做出重要貢獻,包括研製提供首個太空大型永磁體、電磁量能器、AMS熱控製系統建設和運行維護、開展AMS數據分析等。
「研究」與「應用」的金字塔關係
談到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的關係,丁肇中認為,兩者共同構成了一座「金字塔」,由於新技術的出現,金字塔的應用部分在不斷地長高,同時,基礎研究也在不斷拓展金字塔的底部。
「有時候基礎研究走到了最外面的角落,有時候基礎研究因為遠離日常生活而受到責難。但一段時間以後,當金字塔的應用部分『長高』了,公眾對奇怪的新現象熟悉了,基礎研究看上去就更實際了。」丁肇中說。
實驗是自然科學的基礎。「理論不可能推翻實驗結果,但實驗可以推翻理論。任何理論,沒有實驗的證明就沒有意義。實驗推翻了理論,才能產生新的知識。」
互動幽默 坦誠回應「不知道」
在高能論壇互動交流環節,對現場聽眾提出的問題,丁肇中也給出誠懇且幽默的回答。面對難以下定論的提問,例如「如何平衡對實驗研究的經費投資與回報率」,丁肇中非常清醒且直接說「不知道,需要很謹慎,有時困難很多,不過我選擇忽略。」
丁肇中強調了實驗和好奇心的重要性,「這個世界的成就是由對自然世界的好奇心推動的,而非對經濟事務的擔心。」
(點新聞記者周傾芫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