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1960年代,王家禧(1925-2017)以長子王澤之名創作的長期連載《老夫子》漫畫,風靡全球華人社會。王家禧的長子王澤作為《老夫子》第二代作者,今秋將經典角色們帶到香港,與讀者們重聚。
Lucie Chang Fine Arts於上月底推出「老夫子‧花前月下/王澤個展」,本次展覽的亮點之一,是展示王家禧、王澤父子所繪製的《老夫子》珍貴原始手稿,同時王澤將以一系列老夫子為主角的壓克力畫,生動呈現藝術家不侷限於單一形式的作風和觀點。
老夫子實際上不僅僅是一個漫畫角色,其蘊含元素更是藝術家的靈感泉源,同时也是一代人回憶中的一部分。那麼是什麼令王澤先生決定延續老夫子的幽默,新興藝術又是否為他帶來靈感?
世界上最棒的工作是畫漫畫!
王澤先生在接受點新聞訪問時表示,剛開始他父親完全沒有想過要讓他繼承漫畫事業,他本人也沒有這個想法。當他的父親年歲已高,身體狀況不如從前,王澤先生表示,他看到父親一生為這個漫畫付出的努力,而在晚年難以繼續創作,因此,那時他決定協助父親的漫畫創作,尤其是協助作品出版和授權方面的一些工作。
對於作品出版有關事務,那時還是建築學學者的王澤先生起初並不了解,他用不少時間去學習。有一次,他向出版社表明,其父親的身體狀況已經難以再繼續作畫,然而出版社工作人員卻打開了儲藏室,向他展示厚厚一疊又一疊《老夫子》讀者的來信,這些讀者都是《老夫子》的「忠實粉絲」。
讀者對《老夫子》的厚愛於支持匯聚在一疊又一疊信件中,王澤先生也意識到父親的漫畫原來有這樣的影響力。為了不令那麼多的讀者失望,王澤先生笑言,繼續畫下去彷彿成了「社會責任」。自此,他開始想盡辦法令《老夫子》延續下去。
王澤先生表示,在嘗試延續《老夫子》漫畫的過程中,他曾試圖找過其他人來畫,但都未能達到他的期望。最後,他決定自己親自上陣,訓練自己的畫功。在創作過程中,他意識到自己和父親畫出來的作品不會是完全相同的,在經過不斷嘗試探索後,自己才逐漸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在一點點摸索自己的可能過程中,然後越做越好,後來覺得世界上最棒的工作大概就是畫漫畫了!」
新興藝術形式令人充滿期待
在對話中,記者與王澤先生也探討了漫畫與流行創作形式相結合的可能性,王澤先生認為這是一個極其棒的想法。
王澤先生指出,隨着現代科技的進步,特別是電子燈光和軟件在建築和商業中的廣泛應用,為創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他提到,很早以前,電子軟件和動畫等科技就已經出現,但那時還未能廣泛應用於商業和展示領域。然而,今天我們已經看到這些科技在許多場合中得到應用,從漫畫到建築,從簡單的特效到複雜的動畫,這些技術讓藝術的呈現形式變得更加豐富和多元。現在,漫畫可以變得更大,更具視覺衝擊力,甚至可以變成空間式的體驗。
王澤先生還說到,他非常期待將漫畫與AR、VR等新興技術結合,使漫畫的展示形式更加多元和立體。他相信,未來漫畫的創作不再只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各種專業人士的共同努力。從建築師的角度出發,王澤先生強調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他說:「一個建築不是由一個人完成的,它需要結構工程師、土木工程師等各種專業人士的合作。」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漫畫創作,未來的漫畫將會需要更多專業人才的集思廣益。
如今,《老夫子》已經成為了許多人共同回憶,也將在未來為大家呈現更多的可能,王澤先生表示他會繼續努力畫下去,用最棒的作品回報讀者們的支持和喜愛。
(點新聞記者章芸菲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