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久慧說法|「慢病共治」的吊詭之處

文/鄭久慧

政府將於今年11月中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資助45歲或以上、未有已知糖尿病或高血壓病歷的香港居民,自行挑選家庭醫生進行篩查和診治。政府日前公布詳情,目標希望在3年內為廿萬市民提供篩查,涵蓋高血壓、糖尿病及偶發性疾病,現時已有約200名私家醫生參與。病人的第一次受資助治療診症的共付額將最高獲政府資助150元,當然實際診金藥費或高於150元,市民須承擔部分費用,但相信計劃仍具鼓勵效力。

「慢病共治」的吊詭之處

無疑「慢病共治」是「早發現、早治療」的醫療德政,但從現有香港醫療需求結構分析,卻難免發現吊詭之處。

有服務基層的組織反映計劃難以吸引基層市民,確實「篤手指」篩查糖尿病,量個血壓,到住處樓下的區議員議辦就能搞定;若發現血糖高血壓高,去看公立的普通科門診,收費也只是50元診金,就能拿些藥先吃,慢慢等醫管局排期看專科,專科門診的首次診金135元,其後每次覆診僅80元,每種藥物收費15元,配3個月的慢性病藥也未必過百元。

公營醫療服務已解決了部分基層市民治理慢性病的需求。(點新聞資料圖)

這麼看來,既然公營醫療服務已解決了部分基層市民治理慢性病的需求,具備一定負擔能力、希望自行選擇醫生及慢性病藥物的中產,就最可能是「慢病共治」的目標受眾。然而,現時香港市面上各類琳瑯滿目的醫療保險熱銷,同時政府認可的自願醫保計劃提供扣稅優惠,亦對中產甚具吸引力,這些醫保計劃難免對中產市民參與「慢病共治」的積極性造成衝擊。

須知,無論是私人醫保還是政府提倡的自願醫保,絕對不保「已知疾病」,若是「未知的已存在疾病」,就通常都受保。而參與者是否已知患上「慢病共治」涵蓋的糖尿病及高血壓,正正是影響能否受保續保醫療保險或決定保費高低的重要考慮指標。老實說,每個人對於自己的身體情況當然早有察覺,飯後常犯困或就是早期二型糖尿的徵兆,但一般來說,即使懷疑自己出現慢性病,如果自覺不太嚴重,就不會去驗身檢查。而且沒驗過未確認的,即屬「未知疾病」,投保就受保,一旦驗過確診,到時保險不包,或拒絕賠償,那就麻煩了。

故此中產又怎會為了政府區區150元的資助,令自己陷入「投保劣勢」?除非政府可排除這些醫療責任,例如將「慢病共治」計劃所發現的已知疾病紀錄,只供公營醫療內部使用,奈何現狀是「醫健通」系統已在全港公私營醫療全面互通,病人過往幾十年的醫療狀態早已一目了然。再加上「慢病共治」涵蓋的糖尿及高血壓篩查,並不像愛滋癌症等需要實驗室儀器檢測,中產大可買個血壓計血糖計,自己在家慢慢測,情況不嚴重就食療調節,根本毋須急着就醫,長期服藥。

如何提升「慢病共治」的吸引力?

說到底,這150元資助並未能為有意購買醫保的中產提供足夠誘因,去參與篩查。況且有參與計劃的醫生言明,因成本關係,實際診金藥費一定不止150元,如此一來更降低計劃的吸引力。所以任何德政必須慎重考慮市民在現有情況下的定位。

有人可能會建議,政府不如嘗試在醫保方面提供一定程度的豁免,鼓勵市民參與「慢病共治」,但筆者細看政府「包底」的「自願醫保」計劃早已定型,試問32間自願醫保提供者的私營保險公司,怎會同意有限度豁免已知疾病?而反向思考,不少大企僱員、政府公務員、醫管局員工,在年輕時獲得免費優質醫療,未購買個人醫療保險,到現在年紀大了或已察覺慢性病,首選當然是「自願醫保」之下的保險項目,但發現受保限制多,已知慢性病不保,無疑令他們購買「自願醫保」的意欲減低,只能投入公營醫療懷抱,變相就會降低「自願醫保」為醫管局減壓的功能。

故此,又回到如何提升「慢病共治」吸引力的論題,如何能讓不僅20萬人參與,而是有200萬人踴躍排查,多驗身,早發現,早治療,全面減低公營醫療負擔。筆者認為,政府或可考慮修例,「慢病共治」計劃及公立醫療的紀錄不能用作未來拒保拒賠的理據。當然,也可採取大眾容易明白的鼓勵手段,例如聯同保險公司向全港45歲以上自願參與「慢病共治」排查的市民,免費贈送一年期的50萬元的人壽保險,其一人壽保險成本低,一年期壽險政府並不需要負擔太高保費;其二人壽保險與醫保不同,不會衝擊「自願醫保」市場;其三可提高主動參與「慢病共治」市民投保「自願醫保」的免稅優惠,增加大眾積極驗身的誘因,參與的保險公司亦可借機推廣業務。

任何政策若要行之有效,必須從用家角度出發,做好調研,醫衞局應衡量節省150元對市民來說是否太「雞肋」,只有想方設法提高驗身的誘因,才能實踐「時刻不忘、以人為先」的宗旨。

相關閱讀:

「慢病共治」11月推出 醫衞局:冀市民付少量金錢就可用私家醫生服務

久慧說法|勿再因疏忽 導致致命工業意外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久慧說法|「慢病共治」的吊詭之處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