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虛擬資產交易平台JPEX爆煲,涉案金額高達12億元,堪稱本港史上最大的金融騙案。上周三, JPEX被證監會點名警告屬「無牌經營」,警方早前先後以涉嫌串謀詐騙拘捕了8名男女,包括網紅KOL林作和陳怡,懷疑與JPEX一案有關。警方昨晚表示,8名被捕男女均獲准保釋候查,須於10月中旬向警方報到。
據了解,被捕8人中有兩名為JPEX員工,分別是22歲陳曉豪,報稱無業;以及22歲女子曾楚舜,報稱為大學三年級生。他們先後擔任「JPEX Technical Support Co. Pty Ltd」的公司秘書,而陳曉豪則在2022年9月底被委任成為「Web3.0 Technical Support Limited」的公司秘書。至於其他被捕人士,林作報稱無業;而31歲同樣報稱無業的陳凱怡,則為「陳大怡加密貨幣找換店」商業登記擁有人;36歲KOL「陳怡」真名為陳穎怡,報稱是YouTuber;26歲的鄧立迅報稱是侍應,為Web3.0 Technical Support Limited 員工;52歲鍾彩雲報稱任職保安,另一被捕的26歲男子李承海,兩人都與JP-EX Crypto Asset Platform Pty Ltd有關。
今年6月,本港出台了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新監管制度,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什麽還會出現JPEX案呢?這就要提到,本港虛擬資產規管法例的「過渡期」。本港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新監管制度是今年6月1日生效的,法例生效時設有一年過渡期,過渡期原本的目的讓一些法例出台前已經開始運營的服務提供者,利用這一年的過渡期來申請牌照。而恰恰有公司利用這一年的過渡期衍生出來的灰色地帶拓展業務,其真正意圖可能涉及詐騙成分。立法會議員黃俊碩認為,有必要因應今次事件適時跟進完善法例。
也有聲音認為,虛擬資產規管條例出台之後短短三個月,就爆出了涉案金額高達12億元的JPEX詐騙案,本港是否應該全面禁止虛擬資產交易呢?黃俊碩認為,本港要維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需要平衡監管及市場發展,如果完全不容許虛擬資產在本港交易,可能會令相關的投資者轉向海外平台投資,如果最終受騙,本港執法機構會更難跟進。
那麼在香港,有多少人有投資虛擬資產的需求呢?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在今年4月進行了一個調查。調查顯示,有15%的年輕投資者在過去一年曾經持有虛擬資產,20%的年輕投資者有興趣在未來一年投資虛擬資產。此外,有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表示,選擇投資虛擬資產的原因是想追求短線回報,擔心「怕走寶」。
實際上,在全球,虛擬資產投資騙局也呈現出一定規模。有機構統計,今年頭7個月全球流入虛擬資產騙局的金額大約是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這個數字和前年相比,意外地大幅減少了77%。專家認為,這個數字並不是說明騙局少了,而主要是因為騙徒手法越來越高明,開始利用灰色地帶以退場騙局(Exit Scam)的手法變現。由於這種手法在法律上存有灰色地帶,不容易被檢舉。除了退場騙局之外,虛擬資產勒索也有增加的趨勢,反映幣圈亂象頻出。
接着我們把目光轉向宇宙蒼穹,國家去年啟動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並首次在香港選拔載荷專家。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今天表示,早前赴北京參與國家載人航天工程載荷專家選拔「複選」的多名香港候選人,有多於一人進入第三階段「定選」,有男有女。他表示,國家下月將派員來港,對候選人情況作進一步了解,期待今年內有好消息公布。
歡迎每周一至周五和我們一起觀香港、看世界。
更多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