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測|「智方便」至不便?三大登記難題令人卻步

有市民在自助登記站登記「智方便」或升級「智方便+」。(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攝)

政府服務「無紙化」漸成各地大勢所趨,香港特區政府亦訂下「一網通」目標,期望於明年將政府服務全面電子化、2025年前推動所有政府部門採用「智方便」提供一站式服務。然而,開發成本高達6,000萬元的「智方便」應用程式卻多次被市民批評登記程序繁複,「至不方便」。香港文匯報記者近日實測發現「智方便」確存在三大不便之處,包括:上載身份證照片要影齊三個角度;進行指紋認證時更必須預備具相關功能的手機;即使成功登記,在登入康文署等部門的網頁時仍需重新填寫資料。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智方便」與政府部分網上系統的關連性不足,促請政府簡化申請程序。

香港特區政府自2020年12月推行「智方便」,但截至今年8月初,「智方便」僅得217萬登記量。香港文匯報記者拆解登記率偏低的原因,除了港人普遍重視私隱度外,「智方便」的登記流程也非常麻煩,令不少長者卻步。

去年8月下旬起連續四周,各區曾設立「智方便」登記櫃台,便利市民登記或升級「智方便+」。(資料圖片)

第一難關:掃描身份證三角度

記者實測發現,在手機下載有關程式後需進行掃描身份證、臉容辨識、驗證指紋、設定密碼及提供電郵地址五個步驟,申請說明雖稱以上步驟只需3分鐘,但記者實測單是掃描身份證時已被要求作三個角度拍攝。雖然掃描框會彈出提示,不過無論記者如何將手機左扭右扭,也難以找到符合要求的角度,幾經嘗試才找到竅門。原來需要將手機向左右兩側作約45度的傾斜拍攝才容易成功,否則隨時搞足幾分鐘仍是「原地踏步」。

申請「智方便」時,其中一個環節需舉起手機拍下容貌,作臉容識別。(網頁截圖)

過了這關後,臉容辨識就顯得無難度,申請者只需將手機對準自己頭部拍一張相,然後向右望再回向鏡頭拍一張便成。

第二難關:手機內無指紋設定

不過去到驗證指紋時,難題又再出現。系統要求記者如圖按下拇指作認證,然而記者卻無法成功。系統隨即要求記者開啟手機內的「生物特徵設定」,先作指紋掃描,完成後,「智方便」申請系統讀到有關數據,指紋驗證部分才過關。有申請者向記者訴苦,指其手機屬非常舊款型號,不具備「生物特徵設定」功能以致未能過關。

第三難關:各部門各自為政

排除萬難登入後,會發現「智方便」連結了稅務局、入境處、康文署及社署等多達48個政府部門的服務,就連非政府機構如銀行、電力公司、私家醫院及證券公司的服務也一併可使用,驟看是非常方便。然而當記者實測時,卻發現如想使用某些政府網上服務時,只被引導至相關部門網站進行,未能提供一站式服務。

以使用康文署服務為例,若想在其網上系統訂場,該系統仍要求記者輸入「康體通編號」及「密碼」,難免令申請人質疑「到底方便了什麼? 」

即使已登入「智方便」,進入康文署網頁訂場時,還需先輸入康體通編號。(網頁截圖)

香港互動市務商會創會會長方保僑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市民反映「智方便」不方便主要是身份證認證困難,而需要用「智方便」使用政府各部門網上服務,更要到櫃台人工登記「智方便+」。另一不便之處是使用政府各項網上服務時,只被引導至相關部門網站進行,不能提供一站式服務。方保僑認為,「智方便」等於數碼身份證,加強安全保護很有必要,但認為有必要整合各部門的網上服務,達至「一站式」目標。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資科辦)發言人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截至今年8月初已有217萬名用戶登記「智方便」,佔11歲或以上合資格人口約32%,並有逾4,500萬人次透過「智方便」接達和使用超過280項政府及公私營機構的網上服務。

政府目標:2025年前一網通辦

針對「智方便」在使用不同政府部門服務時只轉至相關部門網站,發言人指出,行政長官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設智慧政府,包括在2025年或以前全面採用「智方便」提供一站式數碼服務,實現政府服務「一網通辦」的目標,資科辦正全面提升「智方便」平台,以更有系統的組織和分類方式整合現有較常用的電子政府服務,並簡化接達程序,以期更能迎合市民需要。提升後的「智方便」平台亦可方便各政府部門透過數據互通,開發更多便民利民的服務。

資科辦亦會優化「智方便」的登記程序和增加自助登記站,讓市民可更輕鬆方便地自行使用手機登記「智方便」,或前往就近的自助登記站登記,預期將於未來兩年分階段完成提升「智方便」平台的工作。

(來源:香港文匯報 記者:文禮願)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實測|「智方便」至不便?三大登記難題令人卻步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