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中美應重建互信 共同締造美好和平

文/梁建邦

據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高達83%的美國成年人對中國看法負面,40%的美國人視中國為敵人,較去年上升了13%。當前,美國普遍對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及其與俄羅斯的關係持批評態度,84%的共和黨人和80%的民主黨人都認為中國在全球和平穩定方面並無貢獻,而且大多數人覺得與中國合作機會不大。

近十年來,所謂中美在引領世界未來方面必有一戰的說法,在美國報刊、書籍上頻頻出現。美財政部長耶倫承認,美國將不計成本維護自身安全;近期的報道稱總統拜登將阻止美國資本投資涉及「敏感技術」的中國企業。甚至對流行世界的社交媒體平台TikTok,美國也以國家安全為由予以全面禁止。

美國政客衝昏頭腦、國民民情洶湧,從而將中美關係推向敵對邊緣。美方無視中方紅線,公然挑釁台灣,甚至不惜引發末日級別的世界大戰。究其原因,不外乎「修昔底德陷阱」之說甚囂塵上,加上西方對華誤解、仇視由來已久、根深蒂固。

首先,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周年(即2049年)時,中國將成為一個「強大、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社會主義國家」,這是中國夢,而非美國人所說的「秘密戰略」。然而,美國國防部顧問的百邦瑞(Michael Pillsbury)在其著作《百年馬拉松》中,竟稱「中國有一套秘密戰略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老大」。

另一位國防部顧問邁克爾·貝克利(Michael Beckley)在他的著作《無可匹敵:為什麼美國仍將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中指出,美國三面環海、位處太平洋、大西洋之間,鄰國皆是友邦,國外盟友遍布天下,國內資源極其豐富,軍備先進、駐軍遍及各地,隨時可以作戰,全球無所匹敵。

另一方面,美國擁有尖端技術、創新科技,在這個堅實基礎上建立起強大的經濟體,ChatGPT是最新例證,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單中,美國人不勝枚舉。

中國崛起是為了人民生活得更好;近年來,8億人成功脫貧。14億人口中,仍有超過40%的人口,每天生活費用不超過5美元,許多人沒有退休金、沒有醫療保險。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

根據哈佛大學和紐約的愛德曼全球信任度最新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府是最受人民支持的政府,政府信任度高過多個西方國家,包括美國。足令所謂「民主對抗專治」一說破產。

在早前的一項全球調查中,總部設在巴黎的益普索研究中心發現中國人民是世界上最為幸福的國家之一,社會高度安全穩定、未來前景十分向好。在過去的四十年裡,中國共產黨屢創奇跡,成功地改善了人民生活。由此令人不免對美式民主產生質疑——美國制度紊亂、民主基礎千瘡百孔、政治領域,政治環境惡劣,這樣的制度能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行之有效嗎?

有人指責中國在南海「咄咄逼人」,但他們沒有想過,一國有必要捍衛海上交通、守護交通要道,這是中國國際貿易和基本商品運輸的經濟命脈。畢竟,美國的軍事「島鏈」包圍中國的海岸線,加上咽喉要道馬六甲海峽,都是中國經濟存亡所繫,確保海上通道自由通行、開放國際貿易至關重要。

在台灣地區,大多數居民寧願維持現狀,也不希望「獨立」,無意冒險。超過100萬台灣居民在內地生活、工作,還有許多人經常去內地;同時,內地居民也常常去台灣旅遊。即便在軍事上做好最壞打算,我國依然傾向和平統一,香港即是先例,這點在國家發布的三份有關台灣問題的白皮書上已經寫明。

香港在香港國安法頒布後,由亂及治,並走向由治及興,依然是普通法管轄區,法制基礎良好,作為世界級的金融中心,它與有着8600萬人口的大灣區緊密相連、聯繫全球,大灣區高度對外開放,是我國龐大中產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潛力巨大。

隨着國家主席習近平成功斡旋中東,許多歐洲等各國領導人紛紛向中國靠攏。還有20個國家希望加入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和上海合作組織。據《全球經濟展望》,及至2035年,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新興經濟體在全球GDP中的份額將上升到61%。

全球和平與發展的潮流正在轉向: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希望走出自己的發展道路,不受西方控制,避免再度經歷毫無意義的戰爭。

現在,中國已經深植全球供應鏈、價值鏈之中,已經成為128個國家的最大交易夥伴,而美國只有58個。中國製造業的效率、規模以及涵蓋面已是無所匹敵。

所以,與中國脫鈎並不可行,儘管面臨關稅、制裁和貿易轉移的影響,中國的出口仍然於2023年3月同比激增14.8%,達到3155.9億美元,創8個月新高。3月2日,比爾·蓋茨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鑒於中國有能力在規模上快速追趕美國,以芯片制裁中國無法取得成功。

1990 年中 ,獲美國政府「國際領袖參訪計劃」贊助邀請,以我本人身份, 有幸與包括福布斯在內的美國頂級企業領導人面對面分享我對中國的看法;2002年,我被邀請到白金漢宮,向新任命的英國貿易和投資特別代表介紹情況,並期待他訪華。每次我都建議西方應積極、有針對性地接觸中國。

今非昔比,今天的中國已經更為強大,對全球的影響力日益提升,在調解或維和方面,中國發揮了建設性的作用。中國方案在中東地區、俄烏衝突等問題上,都可以看到影響。在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中國仍然是聯合國維持和平特遣隊的最大貢獻者。

中國並非鐵板一塊,亦非十全十美。中國積極與世界其他國家接觸,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若真的改進外交策略,美國應該積極與中國接觸。這些都與固守過去的鷹派言論大相徑庭,美國應與中國保持長期接觸、積極互動,在新材料、智慧電網、智慧城市、水資源保護、醫療保健、製藥、農學、品牌消費品、生活方式企業、太空探索和研究、海洋保護等方面都有合作空間,兩國可以在公海進行聯合海軍巡邏、一起在改革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方面積極合作。只要有足夠想象力,中美合作空間無限廣濶。目前中美雙方可以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做,在合作過程中打破障礙、建立互信、共同創造奇跡,攜手建立一個更加和平和繁榮的世界。

(作者為特區政府前社會福利署署長、前香港駐歐洲首席商務代表)

相關報道:

來論|台海不平 中美關係地動山搖

來論|中澳關係趨緩 澳大利亞努力尋求中美「平衡點」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中美應重建互信 共同締造美好和平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