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發現珊瑚助降碳 研發種植機械人 為中國實現「雙碳」目標作貢獻

為進一步保護和培育珊瑚種質資源,2019年,熱海所承擔了海南省重點研發課題「珊瑚種質庫關鍵技術的研究」。經過3年的技術攻關,陳宏及其團隊在海南建立了中國首個珊瑚種子庫,現已收集了150多種珊瑚物種。「該庫不僅具有珊瑚活體的保存技術,也具備珊瑚組織保存及分子鑒定等技術。」陳宏說,「我們的目標是培育形成大片珊瑚花園,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珊瑚礁修復提供苗種。」

更長遠的目標,是服務國家戰略,為中國實現「雙碳」目標作貢獻。作為地球上最大的「碳庫」,海洋在全球氣候變化和碳循環過程中發揮着基礎性的作用。而海南管轄着約2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可以從這片遼闊海域中獲得的「藍色碳匯」難以估量。

通過長期研究,陳宏及他的團隊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了健康珊瑚是碳匯的觀點,頗引人注目。陳宏表示,之前很多人認為珊瑚是碳源,我們經過研究卻發現健康的珊瑚是碳匯,只有不健康的、白化的珊瑚才是碳源。因為健康的珊瑚與藻類在合理科學空間的共生,就會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動物排洩廢物,並排出氧氣。

近年來,熱海所與華東師範大學唐劍武教授團隊聯合開展了「珊瑚白化對珊瑚礁修復和碳匯影響及其機制」課題研究,發現與珊瑚共生的蟲黃藻,能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珊瑚細胞代謝出來的和海水中的二氧化碳。而白化的珊瑚缺少蟲黃藻的幫助,其代謝的二氧化碳將直接排出體外。該研究正好驗證了健康珊瑚具有碳匯功能。

陳宏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好珊瑚礁碳源轉碳匯這一問題,增加珊瑚礁的碳匯功能,不僅要系統開展珊瑚礁碳通量與碳收支的研究,還要加強對珊瑚礁的生態修復與保護工作。

與傳統混凝土礁型的海洋牧場不同,陳宏研發的珊瑚礁型海洋牧場,是以自然及人工投放的珊瑚礁礁體為基礎,培育大量造礁珊瑚及其他伴生物種,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具有全球創新性。

陳宏已創造了國內繁殖且成活數量最多的珊瑚移植紀錄,目前他正在自主研發如何機械化種植珊瑚。他表示,人工種植時,一個人每天最多只能種植500多株,自從研發了種珊瑚機械人後,每天能種植幾千株,大大加快了種植速度。機械人目前還處於半智能化狀態,正在不斷完善中,相信不久將來,將能通過手機掌握水下種植。陳宏充滿信心地表示,解決了苗種、栽培技術等問題,珊瑚就不再畏懼氣候變化,將與人類一起長存。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何玫、特約通訊員 安莉 海南報道  圖:香港文匯報海南傳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發現珊瑚助降碳 研發種植機械人 為中國實現「雙碳」目標作貢獻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