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中大「根瘤菌」實驗 隨天舟六號上太空

左圖:林漢明教授的團隊已進行大豆研究超過25年。右圖:大豆「根瘤菌」成為本港首個於太空進行空間搭載實驗的農業研究項目。

在港產太空人誕生之前,香港中文大學的「根瘤菌」已率先成為「太空菌」。近日,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成功升空,順利到達空間站。該飛船搭載的貨物中包括中大研究的大豆「根瘤菌」,這成為了本港首個於太空進行空間搭載實驗的農業研究項目。負責項目的中大卓敏生命科學教授林漢明表示,本次升空的「根瘤菌」回程時間應該在6至8個月內,他希望這批樣品可以隨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返回地球。

最快6個月後返回地球

據介紹,大豆是一種營養價值高的作物,而「根瘤菌」是一類能與豆類作物根部共生形成根瘤,並把空氣中的氮固定到土壤中供植物使用的細菌。兩者共生,有利於減少化學氮肥的使用,並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林教授稱,團隊將透過進行「根瘤菌」的艙內及艙外實驗對比,以了解在太空中重要共生菌的變化,從而篩選有應用前景的「根瘤菌」新菌株。他們希望可以發現突破性的種質材料與種植方法,使大豆擁有更強的抗逆能力、固氮能力及更高的單位產量。

談及為何腦洞大開把「根瘤菌」送上太空,林教授表示,太空環境中的宇宙射線、微重力等因素都有可能令「根瘤菌」發生變化,這是在地球上無法完全模擬、實現的。另一個原因則是隨着航天科技的發展,愈來愈多中國飛船進入太空,林教授從中看到新的機會,他希望利用航天項目推動香港與內地的緊密聯繫,建立面向世界的國際創科中心。

鼓勵港生去幻想新事物

此外,林教授還認為,本次「根瘤菌」升空可以鼓勵香港學生去幻想新事物,而非只看到眼前的東西。「我們很高興有今次經驗,讓香港的學生看得更遠。」如果在中小學時期就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有利於幫助大學科研發展。該團隊希望透過本次實驗讓學生了解到前沿科學,關注到糧食安全,並進一步推動香港的STEM教育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去年10月啟動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並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林教授興奮地提到,「如果將來香港有人被選為太空人,由他們來完成我們設計的實驗,那就非常完美了!」

隴黃大豆系列由林漢明與甘肅省農科院張國宏合作研究並自主育成,圖為二人於甘肅隴黃3種植地合照。(中大圖片)

目前,林教授的團隊已進行大豆研究超過25年,成功育成了耐鹽耐旱的「隴黃大豆」系列品種,並於2016年起無償交予甘肅農民使用,六年裏累積種植面積逾83萬畝,為當地新增淨收益6900萬元人民幣。

在「根瘤菌」升空後,該團隊計劃下一步把隴黃1、隴黃2、隴黃3也帶上太空並進行太空試驗,以觀察在太空環境下誘發的變化。

(來源:大公報 記者:廖敏烔)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中大「根瘤菌」實驗 隨天舟六號上太空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