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南腔北調|香港需要什麼樣的「高才通」?

文/上江南

2022年底,特區政府推出了「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目的是招攬世界知名大學的畢業生來港工作,是特區政府成立「引進人才專班」後的具體行動措施,政府公告已經收到了一萬多宗申請,並已經批出七千多宗申請。

其中的2宗申請,近期引起了社會的熱議。一宗是曾經因「非法行醫罪」被判刑3年的原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入境處處長仔細審視賀的個案,決定取消其簽證,勞福局也及時修改了申請人必須申報是否有刑事犯罪紀錄,未交者必須補交。另一宗是內地社交平台「小紅書」高調渲染4天獲批的懷孕25周的孕婦,來港便預約醫院,並且成立了一個名為「2023香港生娃一起探討」的群組,約姐妹一起生娃。這個案例讓很多人聯想到早些年那些赴港產子的雙非家庭,申請「高才通」的孕婦是否也有同樣的嫌疑引起熱議。

筆者查詢了入境處的網址,關於「高才通」計劃簽證審批期限是文件齊全後的四個星期,這個4天獲批的效率是真是假?是故意放虛假消息還是入境處效率真提高了?不管怎樣,筆者對入境處和勞福局的高效率的政策修正還是得點讚。

筆者本文想表達的是:「高才通」政策栽下了梧桐樹,政府需要用心找到真鳳凰。千萬不要搶來一些「魚目混珠」的高才。香港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高才通」?同為大灣區的深圳已經走在了香港的前面,向深圳取經,才能真正將鳳凰招來。

頂級人才回國 深圳「孔雀計劃」再結新果

同樣是2022年,有2個科學家從海外回歸,到深圳繼續他們的科研工作,一個是國際激光科學家,南洋理工大學永久教學職位唐定遠教授,獲邀加入深圳技術大學聘為講席教授,另一個是著名結構生物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終身講席教授顏寧,全職出任深圳醫學科學院創院院長。筆者認為:這兩個科學家,就是香港所希望搶到的人才,是香港所需的「高才通」。

兩位科學家回深圳工作的消息一出,成為深港兩地的熱門話題。近幾年,美國發起了貿易戰、圍堵戰,對於持有合法簽證的學者也拒絕出入美國境,甚至出動FBI以「洩密」、「間諜」等莫須有的罪名抓捕了很多華人科學家,導致很多華人科學家希望能回到內地或者香港繼續從事他們的科研。科學家從海外辭職回國就職,都會引發輿論關注。筆者對此消息關注的是,為什麼是深圳而不是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的施政報告發布了「招賢榜」向全世界搶人才,引進重點人才辦公室已經運作很久,且開出了8條有吸引力的政策,不拘一格廣邀人才,這也是回歸以來第一次政府施政報告中大篇幅發布人才政策,值得點讚,但我們引進人才的嗅覺和觸覺需要向深圳好好學習。

深圳2011年發布「孔雀計劃」,敞開胸懷廣納海內外人才,12年過去了,執行得非常好,2011年GDP1.1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2022年GDP達3.23萬億元,經濟總量中國第三,大灣區第一,再次躋身世界十強城市。過去12年該計劃為深圳經濟的高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非常值得香港學習和借鑒。

香港對於申請「高才通」的人才敞開了大門,但對於連最基本的世界通用的「無犯罪證明」都不審查,是否全球百大畢業,也是自我申報,最基本的文憑認證這道手續都省略。俗話說:「心急吃不到熱豆腐」,香港有學歷及資歷評審局,對於海外畢業來港工作都需要進行學歷及資歷評審,持畢業文憑認證文件才能被很多用人機構聘請,筆者建議:文憑由自我申報,政府盡快改為外交部學歷認證或香港學歷及資歷評審局進行評審,才能發出簽證;發出簽證的,也需要限時補齊這個文憑認證手續和提供無犯罪證明文件,才能繼續使用簽證。「高才通」是項好政策,需要勞福局和入境處再做的更細緻些,才能達到政策制訂的初衷。

梧桐樹已栽 鳳凰是否來

「栽得梧桐樹,方引鳳凰來」,筆者認為:香港這顆百年梧桐樹,歷經風風雨雨,已經枝繁葉茂,但由於沒有及時補充「營養液」,又遇上新冠疫情,美國的「去中國化」,現在又延伸到了「去香港化」,衰老的跡象明顯。2022年特區政府貼出了「招賢榜」,正是非常及時的超級「營養液」,像久旱逢甘霖的及時雨,可以讓香港這顆百年梧桐,重開新花,枝繁葉再茂。

「十四五」規劃,香港被賦予重任,提升建設好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貿易中心等等八大中心,是國家所需,香港所能,這八大中心建設,需要世界級的人才。疫情已經過去、香港已經步入復常的高速公路,2月22日,新的財政預算案提到2023年香港的GDP在3.5-5.5%之間,2023年香港任重道遠,引進高端人才,肯定有助於這個目標的完成。

筆者認為:穩定發展的中國是舉世矚目,未來還會有很多像唐定遠教授、顏寧教授一樣的科學家或者處於戰爭及不穩定國家的外籍科學家、教授也希望來內地或香港繼續他們的科研。香港是融合中西方文化和資源最好的城市,像當年聘請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那樣,多聘請一些世界級的人才,為他們提供科研工作生活的基礎設施,是香港必須主動做的。

「南門徙木」 關鍵一步至關重要

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商鞅,當年為了展示官府的決心及公權力的威信,實施了一個最聰明的「笨辦法」,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南門徙木」。商鞅派人在都城的南門豎起一根3丈長的木桿,並宣布:有能將木桿移至北門者,賞賜十金。消息傳開,議論紛紛,無人相信,隔了一個晌午,沒人動手。商鞅又宣布,賞賜五十金,這時,有人抱着試試看的心理,將木桿移至北門,商鞅賞賜五十金,「以明不欺」。南門徙木,很快傳開,於是商鞅趁熱打鐵,成就了歷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

唐定遠教授、顏寧教授回國雖是個案,但也確實也反映了我們香港對高端人才的嗅覺還不夠敏銳的問題。香港和深圳都是大灣區的龍頭,世界級都市,都應有世界級的操作效率。筆者大膽建議:香港八所大學及私立的大學、數碼港、科學園以及其他需要高端人才的機構,應盡快配合政府,更加主動的招攬世界級的教授、高端的人才,來港從事科研,勞福局眼光再長遠一點,工作再細緻一點,真正做到為港招賢,而不是招來僅僅想赴港產子的假人才。這些逆耳忠言希望政府可以聽到且盡快做到。

「以結果為目標」是本屆政府的施政理念,「南門徙木」,關鍵一步至關重要。「高才通」是香港所需,是建設八大中心所需,但不能為了人才而人才,為了政績而政績,這樣的事情希望不要再發生,只有這樣才能讓環球優秀人才看到香港這顆梧桐樹,真的在靜待鳳凰的到來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南腔北調|香港需要什麼樣的「高才通」?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