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何永賢:簡約公屋是互利共贏的社會工程

選址在啟德世運道的簡約公屋用地預計可提供超過10000個單位。(點新聞資料圖)

為解決本港房屋問題及改善基層居住環境,特區政府早前公布「簡約公屋」相關細節,涉及8幅用地,其中關於啟德世運道選址引發各界熱議。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在《大公報》撰文再次解釋啟德規劃定位問題,形容「簡約公屋」可以是整個社區互利共贏的方案,強調當中的配套設施、綠化空間,既為「簡約公屋」居民而設,也歡迎鄰近社區使用,而「簡約公屋」出現而改善的交通配套,同樣便利附近的居民。

以下為全文:

特區政府推動「簡約公屋」政策,是想為現正居住在惡劣居所、水深火熱的市民脫困。我們關注這些需要支援的基層市民,也在整體層面為社區考慮,希望簡約公屋的出現,既能成為告別惡劣劏房的重要一步,也能善用現時還未落實長遠用途的土地,透過短期的善用,緩解迫在眉睫的難題。

善用土地解決基層劏房問題

有見「簡約公屋」啟德世運道的選址引起廣泛討論,特區政府聽到部分市民的擔心,亦希望在此作出解釋,讓大家清楚了解該選址的實況。

最多人討論的是建「簡約公屋」與啟德規劃定位的問題。發展局於2月2日已就此問題作出說明:

1.用地規劃不變

世運道用地以2年建築期、5年使用期為預算。政府會以上述預算期為指標,屆滿後便釋出用地,讓政府按原有規劃落實發展,臨時性質的「簡約公屋」不會改變啟德發展區的長遠規劃用途和政府落實九龍東作為第二個核心商業區(CBD2)的願景初心。

2.CBD2的定位不變

九龍東已有、正興建或已獲批項目的商業樓面面積達到約400萬平方米,與中環核心商業區相若,撇除世運道用地,現時啟德區內仍有多幅商業用地尚未推出,未來幾年會因應市況陸續推售。

發展局的說法,相信已能打消大家對「簡約公屋」長期落戶在啟德發展區的擔憂。事實上,啟德世運道鄰近兩個港鐵站,交通便利,是難得的選址,房屋局會盡所能減輕對附近居民的影響,有信心可以做到和諧共融。

啟德交通可應付新增人口需求

就部分人擔心「簡約公屋」居民將令該區的交通「難以負荷」,運輸及物流局也在2月3日說明,屯馬線繁忙時段約2.7至3.5分鐘一班車。現時,在啟德段早上最繁忙時間的載客率少於五成,仍有剩餘載客量,足以應付「簡約公屋」落成後整個啟德區的需求。有關選址附近亦有多個巴士站,居民可步行約6至8分鐘到協調道或太子道東乘搭約40條專營巴士路線及10條專線小巴路線,方便前往香港、新界及九龍各區。同時,運輸署已計劃在該選址附近增設兩條新巴士線,在啟德「簡約公屋」落成前投入服務。上述公共運輸服務足夠應付需求。

有人認為啟德地點太好,居民入住後會「不肯搬走」,除了發展局已說明「屆滿後便釋出用地」外,我們亦想強調,入住「簡約公屋」的申請者仍然有三次「揀樓」上傳統公屋的機會,但如果有關人士三次都選擇放棄,即會被視為沒有迫切的居住需要,自然會在輪候隊伍中剔除,屆時他們不僅會喪失輪候公屋資格,亦不可以再居於「簡約公屋」。

房屋問題是香港社會都認同亟需解決的問題,而這樣的一個難題正正需要全個社會合力去解決:特區政府需要踏出下定決心的一步,負責項目不同環節的同事需要拚盡全力,社會各界也需要齊心支持這項改變數萬家庭命運的社會工程。今次的「簡約公屋」項目,選址遍及港九新界,規模有大有小、層數有高有矮,如果用地較遠被批評為難以吸引有需要市民入住、位置理想亦被批評為「不合理選址」,那麼任何解決方法都會變成行不通。

我們整個團隊從來沒有低估推展「簡約公屋」的難度,我們決心在五年內建三萬個「簡約公屋」單位,我們與時間競賽、與成本競賽、與技術競賽,也期望社會能合力,發揮「香港精神」,以「香港速度」,為惡劣居所市民建成一個個改變命運的安樂窩,讓他們有一個定下心來的喘息空間。

換一個角度,「簡約公屋」可以是整個社區互利共贏的方案,當中的配套設施、綠化空間,既為「簡約公屋」居民而設,也歡迎鄰近社區使用,因為「簡約公屋」出現而改善的交通配套,同樣便利附近的居民。我們落區時也聽到不少地區人士正面地就如何做好配套提出建議,例如附近缺少零售選擇,希望在「簡約公屋」增加店舖;社區中有小朋友的家庭多,希望社區有相關幼兒設施與溫習室等……這些於社區而言,都是正面積極的改變,也是「簡約公屋」與社區互惠互利的體現。正如在現已落成的過渡性房屋,我們都能感受到它們為社區帶來的活力。我們歡迎當區議員以良性互動的方式,和我們轉達市民的好提議,令未來「簡約公屋」的社區設施,可以更好地服務大眾。

建成組裝單位具重用價值

撇除個別社區的情況,大家也很關注「簡約公屋」的造價與成本。對比去年12月初的整個項目開支,我們進一步在設計與建築工程費上壓縮,並減少額外基建工程開支,令整個項目削減了近10億元。在建築成本不斷上升的年代,我們矮層的簡約公屋平均為53萬元一個單位,比類近的過渡性房屋的55萬元一個單位還要低,「逆市減價」之餘,面積還大了兩成;高層簡約公屋的建築樓面面積的總建築費用單位價格為每平方米約20500元,比過渡性房屋的23900元便宜了約14%,但面積則大了約38%。業界人士看到此成本的壓縮,也感到造價超值。

值得注意的是,這筆開支亦並非一些人所說的只用來讓基層市民住5年,以組裝合成建築法建成的「簡約公屋」,未來完成「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的歷史任務後,可以將單元拆開,搬到屆時所需而合適的用途上。今日的啟德社區隔離設施就是最好的說明,當社會復常、毋須再隔離後,這些組裝合成的單位,社會上已就其用途提出不少可行建議。這些重用價值,都說明了今次「簡約公屋」的開支撥款,可以造福更長遠的需求,並更廣泛靈活地迎合社會屆時的狀況。

除了上蓋單位,地基樁柱只要資料保存齊全,未來有下一個發展項目時,亦可因應其需要重用,以今日的建築價打造未來的地基樁柱,同樣可以為未來省下一筆費用。

不只是公帑會持續妥善運用,發揮最大使用價值,劏房居民住進「簡約公屋」,一個月平均可以省下3500元租金開支、一年是4.2萬元、五年就是21萬元,以三萬戶計,五年原本用來交劏房租金的63億元,也將可以用於其他方面,這個亦是我們考慮成本時不可忽視的一點。

讓基層兒童釋放潛力

相反,假如我們不作出這些支援,這些劏房家庭在輪候上公屋的數年時間,都要住在衞生惡劣、不安全的環境,無論是成年人或小朋友,這樣的環境對他們所造成的影響,可能長達一生,衍生出來更多的問題,包括身心健康、他們對社會的觀感、基層兒童的潛力釋放、對社區以至整個社會的影響等,這些可能沒有一個明確金額可以計算,但活在這個城市的你和我都已能預想。

廚廁合一、「甩灰」滲水、人均二三十呎的劏房,大家都不願在香港這個發達城市看到。社會是由大家一起組成的,希望我們一起以更大的同理心,讓基層家庭有改善生活機會,讓大家喜愛的社區,因為兼容共濟而變得更有「內在美」,讓這些扶助基層的仗義舉措,成為社區發展歷程上的暖心故事。

(來源:大公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何永賢:簡約公屋是互利共贏的社會工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