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有片)議員探訪年長護老者 團體冀盡快制定政策以照顧者為本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與三名立法會議員到黃大仙的公共屋邨探望一戶年長護老者家庭。(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提到將採取不同措施加強支援居家安老,包括第三季把「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恆常化,服務券適用範圍也會擴展至租借輔助科技產品。今日(25日)是年初四,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協)與三名立法會議員到黃大仙的公共屋邨探望一戶年長護老者家庭,團體希望政府盡快制定照顧者為本的政策,確立照顧者身份,提供一站式照顧者為本支援服務。

今年70歲的李婆婆,患有多種長期病,經常失眠、耳鳴、骨痛及腰痛,過去2年一直照顧86歲的丈夫梁伯伯。(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今年70歲的年長護老者李婆婆,患有多個長期病,經常失眠、耳鳴、骨痛及腰痛,過去2年一直照顧86歲的丈夫梁伯伯,梁伯伯患有認知障礙症,行動不便,共有六個專科需要覆診,過去曾2度安排入住安老院及日間護理中心,可是各院舍的服務未能滿足梁伯伯的需要,最後只能安排回家休養,李婆婆年終無休照顧丈夫,加上丈夫因認知障礙症經常鬧人,令李婆婆面對嚴重的壓力,昨天年初三新年都久久不能入睡,接近抑鬱邊緣。

為了照顧丈夫,李婆婆只能辭去月薪二萬多元的地盤工作全職照顧丈夫,可是領取綜援和長者生活津貼便不能領取政府將會向低收入照顧者發放的每月3000元照顧者津貼,令李婆婆自已看醫生也面對經濟負擔。

李婆婆感嘆,過去曾向不同的政府部門反映及要求協助,可是各方服務都未能為他們提供支援,施政報告提出的護老者津貼、護老者資訊網站、24小時照顧者專線、日間暫託服務等措施基本上都無法改善現時面對的情況,感到身心疲倦,希望政府可以增加對長者護老者的支援,同時安排人手照顧丈夫,令她可以安心休息。

吳衛東建議政府盡快制定照顧者政策,確立照顧者身份,提供一站式照顧者為本支援服務。(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社協社區組織幹事吳衛東指出,事件只是冷山一角,早在2016年全港已有15萬獨居長者,近30萬為純兩老住戶,截至2022年12月,資助安老宿位最長需等候36個月,2021年超過6000名長者輪候期間離世,反映情況嚴重。

他建議政府盡快制定照顧者政策,確立照顧者身份,提供一站式照顧者為本支援服務;建立全港照顧者資料庫,並定時更新,以更掌握照顧者數據協助制定適切,及調撥足夠資源;放寬照顧者現金津貼申請資格,放寬照顧者津貼門檻,讓基層年長護老者可受惠,取消需輪候長期護理服務的條件;設立24小時緊急支援照顧者服務及熱線;增加日間暫託及住宿暫託名額,並提升服務承諾至24小時提供到所需;及增加社區照顧服務名額。

福利事務委員會主席鄧家彪表示,事件反映「以老護老」的情況並不理想,社署提供的支援亦未到位。(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福利事務委員會主席鄧家彪議員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事件反映「以老護老」的情況並不理想,社署提供的支援亦未到位,未能滿足他們的需要,尤其是認知障礙者,委員會普遍同意要為長者護老者情況作出改善,未來他們將會約見黃大仙社署討論李婆婆的個案,研究改善方法。林素蔚議員形容李婆婆的故事是「照顧者的哀歌」,認知障礙者面對不少問題,而現時香港的社福政策並未能為他們提供支援,李婆婆這類情況令人憂慮,萬一李婆婆身體支持不住,梁先生將無人照顧,期望政府可為同類個案的事主提供經濟上支援。狄志遠議員則指,雖然政府在福利開支增加較大,可是人口老化速度比開支的增幅更快,由於社署提供的服務並非一站式,令服務斷斷續續,最終令李婆婆得不到合適的支援。

(點新聞記者馮沛賢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有片)議員探訪年長護老者 團體冀盡快制定政策以照顧者為本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