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isuArt Space於今日(13日)至11月12日,推出首展「荷李活233號風球」。展覽將展出生活在香港、內地與倫敦三地的5位青年藝術家陳元隆、叢文佳、林嘉儀、管玉、楊婉近20件繪畫作品。同時,為回應環境與極端氣候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特邀藝術家黎薇設計橱窗动力装置作品——「No. X Storm Signal」,並獲得香港大學建築系朱濤工作室給予的技術顧問支持。
香港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俗稱「風球」。熱帶氣旋成因複雜且軌跡瞬息萬變,因此難以準確預測。相關數據顯示2020新紀元是極端氣候持續不斷以及環境惡化加劇的開端。本次展覽以虛擬氣候警示展開想像,呈現首場視覺藝術的風暴歷險。穿越「風眼」中心,從風起雲湧到狂風驟雨,再回歸風平浪靜,藝術家們嘗試從不同體驗,講述這趟奇遇歷程。
藝術家陳元隆為本次展覽帶來的作品中,預見性出現的各種幾何體,恰巧呼應香港開埠後,天文台總部採用一套以圓柱形、球形和圓錐形為信號的系統,向港內船隻發布關於熱帶氣旋之情況及大約位置的消息。為風球來港提供某種預警,拉開展覽序幕。其中「蝴蝶效應」作品,更是為全球氣候危機帶來某種隱喻。藝術家管玉本次參展的3幅作品畫面之中,動植物成了畫面中心焦點。據悉動植物比人類更先一步預知颱風來襲,人與動物可尋找到棲息之處,植物能預知風暴來臨卻無法躲避風險,顯然是大自然中最勇敢的物種。叢文佳作品裏和諧的色系與絲綢般的光感使畫面尤為流暢,遠離紛擾喧囂的世界,也許是世外桃源,也許也是我們在經歷各種變遷與動盪之後,所期待的和平世界。而楊婉本次參展的作品,屬於她較成熟的「海浪系列」,從颱風初始的風波浪起到颱風過後的尚有餘波的海面結束,碩大的魔幻太陽從海面升起,暖色光影與冷色海浪交織,搖曳多姿,有幾分暈浪感。而眼前這片大海,如同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切都是嶄新的。來自香港的藝術家林嘉儀Miki,在本次參展作品中描繪了香港這座城市及生活在其中的人類在經歷強勁颱風來襲的狀態,藝術家的個體感受與客觀大環境相互交融滲透。
此外,本次展覽中一件特別的櫥窗動力裝置作品——「No. X Storm Signal」,由特邀藝術家黎薇創作。藝術家按照1:10的建築比例以積木搭建了香港一棟建於1930年代(二戰前現代時期)的著名唐樓——「雷生春」。這批積木原料由一家即將被強拆的近75年歷史的志記鎅木廠提供,老木料是半世紀前從香港中區警署樓群(現為大館)修繕時拆下來的。黎薇在考察建築時剛巧聽到本地一位年長的的士司機關於「雷生春」的傳說,這座城市的另類野史,令藝術家的此件作品多了幾分傳奇色彩。在特別製作的動力裝置驅使下,這棟白色建築在強勁颱風來襲時的風雨飄搖感更為令人震撼不安。
「荷李活233號風球」
2022年10⽉13日至11月12日
周二至周日,上午11時至晚上9時30分(周一閉館)
免費觀展,無須預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