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港第五波疫情反彈持續,衞生署及醫管局今日(31日)下午舉行疫情記者會。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公布,截至今日零時,本港新增9495宗確診個案,包括9267宗本地確診個案及228宗輸入個案。本地確診個案當中,3054宗為核酸檢測確診,6213宗為快測陽性個案,其中約一半經過核酸檢測核實。
學校方面,張竹君公布,82間學校呈報131宗陽性個案,涉及97名學生及34名教職員,當局建議1間幼稚園停課,涉及北角雲景道合一堂陳伯宏紀念幼稚園N1班,有2名學生確診。
變異病毒株方面,張竹君表示,懷疑BA.4或BA.5確診個案佔比上升至59.7%,懷疑BA.2.12.1確診個案佔比為約6%。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公布,本港過去一日再多9宗死亡個案,第五波疫情至今累計有9477宗死亡個案。新增離世病人涉及5男4女,年齡介乎34至97歲,有7人未打齊3針,其中有2人未曾接種疫苗。
其中一名34歲男子,已經接種3針新冠疫苗,8月27日快測陽性,29日因腳痛、腳腫及發燒等症狀前往北大嶼山醫院求醫,之後轉送瑪嘉烈醫院,該男子日前病情轉差離世,劉家獻表示,該名男子死亡原因可能與紅血球增生症有關,未必與新冠病毒相關。
被問到當局會否增加指定診所的數目,劉家獻表示,現時每日約2000人經指定診所和遙距醫療診症,醫管局會密切觀察情況,按照需要增加配額,讓市民可盡快得到治療。
另外,他又表示,有關服用新冠藥物后仍死亡的個案僅屬少數,他強調須「講數據、講科學」,有不少文獻顯示,服用新冠口服藥可減低重症、入院、死亡的風險,最高可降至8成,市民不要因為有死亡個案服用口服藥後仍離世,而質疑新冠藥物的效用。

更多報道: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