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社區專題|互委會解散居民惋惜 委員:人口老化青黃不接

政府今年初向全港1600個互助委員會發信,計劃於明年前解散。(點新聞記者攝)

70年代香港治安不靖,黑幫肆虐,常常發生驚人罪案。為了改善治安,港英政府在1973年開始在公共屋邨及私人住宅大廈組織互助組織。1976年,港督麥理浩提出成立「互助委員會」(互委會),互助委員會制度(互委會)至今運作近50年歷史,近年互委會「日漸式微」,政府今年初向全港1600個互助委員會發信,計劃於明年前解散,並考慮將互委會會址改作住宅及倉庫用途,並按機制接受有興趣團體,用作福利或其他用途。

坊間對互委會的去留意見不一,有意見指關閉互委會令居民失去反映意見平台,亦有意見認為互委會失去原有功能,應該藉此機會重組地方行政架構。點新聞記者走訪多處,訪問多位與互助委員會成員及立法會議員,一同探討互助委員會的情況及未來之路。

前委員:互委會已失去互助精神

吳先生今年六十多歲,是彩虹邨錦雲樓互委會前主席,他的一生與互助委員會關係密切,吳先生自小協助互委會主席的父親,參與互委會的工作,有時候亦與委員在社區巡邏,他更曾阻止賊人入屋偷竊,搬進彩虹邨後,他繼續參與互助委員會工作,「當時的互委會以『互助互愛、守望相助』而成立,與今天的互委會相比可是相差甚遠。」

吳先生自小協助身為互委會主席的父親,後來自己亦成為互委會主席,見證互委會變遷。(點新聞記者攝)

親歷互委會的變遷,吳先生嘆道,隨着社會變遷及治安改善,人們開始專注生活及工作,人與人的關係不再如同過去,對自己居住的地方及鄰居亦逐漸冷漠,儘管互助委員會努力舉行不同的康文活動,可是參加居民人數不斷下降,加上各級議會競爭激烈,反對派亦向互委會滲透,互委會變成政治角力的平台。吳先生批評指,有反對派人士進佔互委會後,利用職權之便阻攔區內民生工作,黑暴期間,更為暴徒宣傳張貼黑暴「文宣」,又聯同支持者包圍民政專員,威迫政府禁止警察進邨執勤,香港國安法落實雖然令這些互委會已有所收斂,然而區內仍不改「唱反調」的作風,期望政府把握今次改變,重整地區行政架構及服務,「沒理由給反對派用政府資源反政府,政府應該有點作為。」

吳先生常協助其他區的互委會工作。(點新聞記者攝)

半推半就成為主席:「解散也沒所謂」

林太是一名家庭主婦,是紅萼樓互委會主席,談及為何會參與互委會工作,林太笑言這是半推半就的結果。由於需要照顧女兒,林太經常留在家中,她與前互委會主席互相認識,當時互委會的成員已經70多歲,80歲前主席因健康問題無法繼續工作,眼見人手短缺,林太又是最年輕的參與者,結果在大多數支持下,成為新任主席。

互委會的工作為林太帶來不少美好回憶。(點新聞記者攝)

她表示,在互委會的日子「有樂有苦」,她亦此認識更多朋友,常常在互助委聊天,委員又幫手照顧女兒,委員之間相處融洽,大家一起舉辦活動,留下不少美好回憶,可是受社會混亂所影響,令林太留下不好的回憶;一些反對派成為互委會成員,經常借故打壓不同意見的人士,「我們屋邨每年有5萬元資助可以申請,我們想為居民搞活動,可是有些人『為反對而反對』,同樣的活動內容,他們卻只否決我們的申請,我們都成為被針對人士了。」

互委會解散在即,談及對互委會的去留問題,她表示沒有什麼所謂,雖然互委會讓她認識了很多朋友,留下美好回憶,可是由於沒有新人加入,互委會很多工作都由她負責,家人亦有不滿,現在委員會解散,家人都認為媽媽應該是時候回家了:「有點可惜,不過地下大堂的椅子仍在,大家想一起聚聚時,只要大堂坐下來,其實也差不多。」林太笑說。

林太整理互委會的舊物件時發現的舊相片,當時她亦未加入委員會。(點新聞記者攝)
泛黃互委會紀念照片。林太說,只知道坐在中間的男士是前主席,相片中不少人已經過身。(點新聞記者攝)

現任執委:希望改以其他形式繼續服務

白雪樓互委會執行委員劉綺明現年已經80多歲,自互委會成立第一屆開始已經是成員之一,有50年資歷,曾任互委會主席。她表示,「黃絲」乘2019年之勢,成功霸佔邨內半數的互委會,政治糾紛引致社會裂痕,令社區關係大不如前,人際關係變差並互相猜忌,令互委會失去原有的「互助精神」。

劉綺明自少立志服務社區,雖然年過八旬,可是數年前成立要社區服務社,她曾經向房屋署申請辦事處,可是卻因會員人數不足被拒。互委會解散令劉綺明感到無奈,劉綺明期望政府就可以讓互助委員會的舊址開放申請,並放寬申請條件,讓其他志同道合人士可以利用區內辦事處,繼續為居民服務。

劉女士參與互委會工作已50年。(點新聞記者攝)
每年盂蘭節委員會的任務便是收集居民的善款後,代表居民在邨內「燒街衣」。(點新聞記者攝)
劉女士與委員義工成立的社區組織,希望未來政府可以提供辦事處用地。(點新聞記者攝)

梁文廣:把握機會重整地區行政

立法會議員梁文廣表示,對互委會解散,委員大多依依不捨,有部分委員期望互委會繼續保留,可是亦有委員認為互委會已完成它的「歷史使命」,是時候退下來。他指出,多數互委會青黃不接,年長的委員無力跟進政府交託的諮商工作,因應時代的變遷,政府對互委會作調整,亦並非壞事,隨着資訊科技改善,市民表達意見的平台不斷增加,地區行政改革勢在必行,如何將社區零散的資訊重新整合,將是政府需要處理的事情。

梁文廣指出,過去互委會成員亦有吸納到政府諮詢架構的例子,包括屋邨管理委員會、防火、滅罪及分區委員會等等,更有部分成員因而成為區議員,為政府提供意見,儘管政府有計劃將會址改成住宅,梁文廣認為政府可以善用這些場地,對不適合用作住宅的會址,考慮給予有志服務社區的組織,讓繼續為市民提供服務,貢獻社區,將有助補足社區服務的情況。

梁文廣認為政府可以善用空置場地,給予有志服務社區的組織在區內進行服務。(點新聞資料圖)

陳學鋒:一紙通知對互委會有欠尊重

民建聯副主席、立法會議員陳學鋒一直跟進互委會解散事件。他接受點新聞記者訪問時表示,不少公共屋邨出現類似的情況,老邨情況更為嚴重,過去他曾協助不少互助委員會進行換屆,發現不少居民連層代表選舉都拒絕參與,居民老化,年輕人專注工作,很多互委會沒有人接棒,委員平均年齡達60以上,欠缺新人加入令已陷於停頓的情況,互委會亦因此開始式微,社區文化與鄰里關係改變,鄰居之間互相不認識,更令情況不斷惡化。

政府今年初計劃關閉互委會,陳學鋒指事前準備並不充足,而且略為倉促,僅以一張通知書通知即令解散,對互委會有欠尊重,民建聯為此曾向當局多番反映後,當局已押後關閉時間,然而,陳學鋒認為互委會的解散為重組地區行政架構帶來契機,中央完善香港選舉制度,防火、滅罪、分區委員會(三會)的職能的地位相應提升,他建議可將互委會舊址給予三會成員使用,民政處定可將互委會原有資源投放於三會,加強三會社區服務及參與性,政府可亦將互委會優秀人才吸納至三會之內,讓他們繼續為貢獻社區。

民建聯副主席、立法會議員陳學鋒一直跟進互委會解散事宜。

政府:將擴闊與居民的溝通渠道

在今年7月初的立法會會議上,陳學鋒亦就公屋互委會問題作出提問,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書面答覆,互委會解散後,房委會會擴闊與居民的溝通渠道,透過傳統和電子方式直接收集租戶的意見。例如,房委會會在住宅地下大堂擺放意見箱、在通告上展示二維碼和超連結,以及擴大「房署資訊通」流動應用程式的使用範圍。租戶亦可繼續親身前往屋邨辦事處,以及經電話熱線和電郵,與房屋署職員交流屋邨管理事務及服務承辦商工作表現方面的意見。此外,房委會會透過多種方式宣傳其工作,包括每年5月和11月出版的《屋邨通訊》、通告、設於屋邨辦事處的意見箱、社交媒體平台(包括Facebook、Instagram和YouTube頻道)等。

區內發現不少互委會都關上大門。(點新聞記者攝)

5000居民簽名盼保留屋邨互委會

有受訪者認為青黃不接,但亦有人要求保留。多名互委會代表組成「關注互委會去向聯盟」前日(28日)到政府總部門外請願,將收集到的5000個居民簽名提交政府,要求保留屋邨互委會架構。被問及是否認同互委會功能日漸式微,出席團體活動的天水圍天耀邨互委會主席梁女士稱,不否認有部分互委會未有運作,然而她負責的互助委員會仍然十分積極,設有漂書箱、協助做義工、幫助居民維修及向市民介紹政府支援服務。荔景邨互委會主席方先生表示,疫情下他曾與委員協助居民處理大廈的垃圾堆積問題,認為互委會亦發揮一定作用,不應隨便解散。

「關注互委會去向聯盟」將收集到的5000個居民簽名提交政府,要求保留屋邨互委會架構。(點新聞記者攝)

記者後語:互委會所代表的獅子山精神

互委會的存在,就如本港在7、80年的獅子山精神一樣,代表着港人、居民之間的互諒互助精神;今日香港,可能鄰里之間的關係不如那個年代,但互委會在過去多年的貢獻,絕對值得市民肯定。即使互委會解散在即,要理順地區行政架構、聯誼公共屋邨居民,以至於更好地吸納屋邨居民的意見,特區政府都應該有多手準備,讓其他或新生組織繼續服務居民,可由公共屋邨開始,重塑居民、市民之間的互助精神。

互委會的一角。(點新聞記者攝)

(點新聞記者馮沛賢報道)

更多閱讀:

社會專題|救生員不足泳灘長期封 工會:行業無前景招聘也沒用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社區專題|互委會解散居民惋惜 委員:人口老化青黃不接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