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遏止門票炒賣 讓觀眾和表演者同受保障

網上流傳mirror「握手位」門票索價44萬元。(資料圖片)

文/馮沛賢

第五波疫情持續放緩,市民日常生活亦在社交限制措施放寬而逐漸復常,包括歌手張敬軒演唱會得以復辦。此外,本地男團Mirror宣布將在7月底假紅館連開10場演唱會,其人氣勁升令門票在正式公開發售前已掀起全城撲飛熱潮,網上甚至有「賣家」聲稱可轉售「內部門票」,每張炒價高達數萬元,其中以網上流傳「握手位」門票索價44萬元最為誇張。近日更有一名20歲男子藉機在網上兜售假門票,最終因涉嫌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及管有虛假文書被捕。

由Mirror演唱會門票引發的失控炒風,促使社會再度關注門票銷售問題的議題。上述提及的「賣假飛」案件反映,目前尚且有法例應對售賣假門票的欺詐行為,惟黃牛黨炒飛問題則仍有待解決。為保障廣大市民觀賞表演的權利,以及讓歌手等表演從業員和團隊專注發展其事業,社會有聲音希望當局杜絕現時有關門票銷售的問題,並認真考慮研究關立法規管購票、訂立購票實名制度等方法。

去年11月,民政事務局向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舉出有關打擊黃牛飛的措施。文件中提到,可藉著修改《公眾娛樂場所條例》,從法律層面將康文署轄下場地納入規管範圍,若在有關場地舉辦的表演活動的門票被以超出原定價轉售,有關做法可被定性為非法行為。此種強硬手段或可清晰地以一刀切方式堵截炒賣門票風氣,從而確保市民不用捱貴飛。

然而在另一角度,向來香港奉行自由市場主義,由供求決定價格乃根深柢固的思想,屆時會否導致個別主辦單位恃著表演者或團隊知名度,索性「賺埋黃牛嗰份」而大幅調高門票售價,觀賞者始終沒有受益。而且,近年香港已有不同形式的產品涉及炒賣,若只將炒賣門票「非法化」而放過其他商品的炒賣,或會令人感到政府標準不一,造成不滿。

無可否認,立法規管門票轉售只是其中一步,要推動本港整個門票市場返回正軌,則有賴當局落實相應規定,而當中較具體的建議手段包括:採取購票實名制、提高公開發售門票的最低比例,務求透過規則優化,讓市民循正規、正價途徑購買門票。

一直以來,從人氣巨星音樂會,以至來自世界各地的體壇勁旅來港獻技,皆引來大批市民慕名購票觀賞。而購票人亦由從前到售票處「紮營」排隊演進至透過電腦或手機作網上購票。畢竟網上購物多涉及信用卡、電子錢包等不同支付形式,相關交易紀錄或可作為確認身份的途徑,故此在購票過程時簡單收集個人資訊,以便主辦核實入場人士身份,相信是可考慮的做法。當然,這涉及到購票人私隱,若當局欲徹底解決問題,應決心向外界保證堵塞私隱外洩的風險。事實上,隨著基於抗疫原因,現時社會已大致接受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反映市民的理性思維,相信只要當局做好解說,避免任何將政策妖魔化的歪論譁眾取寵,仍有相當機會將問題迎刃而解。

讓廣大市民享有娛樂消閒權利,保障其觀賞各比賽和表演的機會是無可厚非,亦符合工作與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的健康概念,希望政府在處理這議題上準確落墨,讓觀賞者和表演者都能受益,長遠對文化產業鞏固和發展都有好處。

(作者為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民建聯屯門支部副主席、屯門撲滅罪行委員會委員)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遏止門票炒賣 讓觀眾和表演者同受保障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