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講真D|貧窮兒童陷困境 社會不能坐視不理

文/陳術

曾經,在一個探討貧窮問題的新聞節目上,看到一個年約八至十歲的女孩,由於她母親是長期病患者,所以這個懂事的女孩,除了懂得照顧患病的母親,還會煮飯、洗衫,當時筆者想到兩件事情,從樂觀學度看,這名女孩刻苦、懂事,艱苦過後,相信將來定有一番成就;但從另一角度看,女孩年紀小小,卻在背負甚至比成年人更大的負擔,對香港這個富裕社會來說,絕對是一大諷刺,難道我們有健全的社會安全網制度,但對這些「未成年家庭照顧者」卻愛莫能助?

扶貧委員會日前公布了最近的貧窮數字,在政策介入前,香港有近27.5萬名貧窮兒童,兒童貧窮率達27%,創下近十年的新高;尤為令人憂慮的是,有不少兒童為分擔家庭負擔,除了要做家務之外,還需要照顧患病或年幼的家人,成為了「未成年家庭照顧者」。現時在香港,一個學童、青年要應付好學業已相當不容易,如果他們還要分擔家務甚至照顧家人,那麼他們還有時間學習,還有時間休息嗎?對於此等問題,社會實在不可坐視不理。

讓人心酸的個案

根據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的調查,部分貧窮兒童每周照顧家庭十小時,有些還需要幫忙賣紙皮;其中一個個案主角、就讀小五的十歲學童樂樂,她每日需要照顧患心臟病及坐骨神經痛的母親,在母親病發無法下床時,她除了需要餵水餵飯外,有時甚至要為母親洗澡。另一個案,就是十七歲的阿雯,除了每日都要做家務外,有時還需要到幼稚園接送年僅六歲的弟弟返學、放學以至輔導功課;因為要照顧家庭,不但令她感到非常疲累,亦令她缺乏社交生活。

對於這些個案,對貧窮兒童的身心發展都會產生極度大的影響。首先,在他們這個年紀,他們的首要責任是讀書、專注於學業,如果要把時間投放於做家務、照顧患病或年幼家人,勢對他們的學業造成影響;其次,現今不少中、小學都有頗重的課業,當學童把時間用在做家務或照顧家人,而又要兼顧學業,他們肯定會會加倍疲累。最後,亦是同樣重要的一點,就是兒童本該有快樂的童年,他們因為家庭、學業而失去個人的時間,那麼他們還能有快樂的童年嗎?這些重擔,真的該由他們來「負」?

富裕社會真諷刺

事實上,這些貧窮兒童照顧家庭的例子,不是社區組織協會近日公布調查才有,就如筆者在文章開首所指,大家很早就能在其他媒體知道這些情況;問題在於,特區政府現時每年投放於社會福利的開支超過一千億元,是否可以加強對這些貧窮家庭的支援呢?最起碼,照顧病患家人、年幼弟妹的責任,就不應該落到這些學童身上。不論是適切的支援服務,更完善的託管服務以至社區保姆計劃,特區政府都有能力、有責任做得更好。香港被喻為東方之珠、國際都會,在這個富裕社會,當然不能避免會有一些貧窮家庭,但照顧貧窮家庭的人士,至少不應該是家庭內的學童吧!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貧窮兒童陷困境 社會不能坐視不理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