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記者觀察|特首着重介紹北部都會區發展 解決房屋重在土地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6日)下午在政府總部會見記者。圖為展示2021施政報告及附帶文件。(點新聞記者 麥鈞傑攝)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6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下午在政府總部會見記者,對新一份施政報告做出進一步解釋。

林鄭月娥指,今年施政報告附帶文件較多,同時發布《2021年施政報告附篇》《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報告書及單張、《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持香港發展「八個中心」便覽及「擬提交予第七屆立法會的立法建議」單張。未來兩日將發布《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最終報告及《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

記者會開始,林鄭月娥首先介紹北部都會區發展,指未來該區將呈綜合性發展,包括就業機會、經濟動力和居住等各方面。她指,新界北區亟待開發,從18區行政區來看,包括北區和元朗兩個行政區域,地理面積300平方公里,約佔三分一香港總土地面積。現時上述地區有新市鎮發展,但缺乏統一規劃,北部都會區將以統一策略對上述區域進行完整規劃。展望未來,香港南、北分別有維港都會區和北部都會區,互相輝映,共同促進香港發展。

林鄭月娥指,北部都會區有輻射能力,同深圳緊密合作。地理位置僅有一河之隔,過往深港合作和香港企業和居民北上深圳投資,已經陸續建成7個陸路口岸,是全世界最繁忙的口岸。

經過香港國安法實施和完善選舉制度後,香港重回「一國兩制」發展正軌,而發展北部都會區有四個重大意義。第一,突破思維、跨越港深行政界限、促進港深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發揮粵港澳大灣區「雙引擎」功能。第二整合發展,加強都會區對內和對外的交通基建聯繫,開拓更多可供建屋和產業發展用地。第三,完善香港創科系統,發揮經濟引領作用,提供大量就業機會。第四,積極保育生態、擴大環境容量,城市與鄉郊結合、發展與保育並存,打造宜居宜業宜遊都會區。

從「兩灣一河」到「雙城三圈」

現時港深接壤地區呈「兩灣一河」的地理形態,即深圳灣、大鵬灣、深圳河。港深跨境口岸和交通基建,使兩地互相連接,超越「深港口岸經濟帶」,延伸至雙方腹地從而達至融合發展,形成「雙城三圈」的跨境策略性空間格局。

發展五大亮點

林鄭月娥介紹,北部都會區有五大發展亮點,分別是興建新田科技城、戶外生態康樂及旅遊空間項目、濕地保育公園、大規模房屋拓地項目及新鐵路項目。

她着重介紹新鐵路項目方面,將興建由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至前海的跨境鐵路;北環綫向北延伸,經港深創科園接入深圳的新皇崗口岸;東鐵綫延伸至深圳羅湖,並實行「一地兩檢」,並在羅湖至上水中間增設「羅湖南站」,以服務在羅湖/文錦渡一帶的商住用途;北環綫由古洞站向東延伸,貫通羅湖/文錦渡/香園圍/坪峯/打鼓嶺/皇后山至粉嶺;以及研究尖鼻咀/流浮山/白泥自動捷運系統。

解決房屋重在土地

林鄭月娥指,房屋和土地的難題主要在土地,現時是房屋政策到位,但土地政策沒有到位。未來香港將源源不斷提供房屋,可以滿足未來市民需要。現時最重要的是特區政府的執行力,如何更好開發土地及加快進程。此外,林鄭月娥感謝國家助港推行香港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幫助香港走出內耗。

她強調,香港土地策必須持之以恆、多管齊下。由政府主導的土地供應在未來20至25年,將提供約100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徹底解決「上樓難」、「上車難」問題。其中北部都會區額外開闢土地將提供16.5萬至18.6萬個公私營房屋。此外,將通過精簡法定及行政程序、「土地共享計劃」、釋放祖堂地,將可進一步增加建屋用地。

無須擔心財政赤字

今次施政報告中,既有「北部都會區」等發展,又有劃一長者生活津貼的社福政策。而政府在今年首四個月都錄得財政赤字,未來會否「入不敷支」?林鄭月娥指,香港最能製造財富的正是土地。在開拓土地過程中可能遇到涉及收地、賠償和基建方面的現金流問題,但完成之後的回報率很高,強調所有為建屋而開拓的土地都將為香港帶來更多收入。北部都會區將包括很多環保基建,可以發行更多綠色債券解決現金流問題。

(點新聞記者李九歌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記者觀察|特首着重介紹北部都會區發展 解決房屋重在土地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