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師說新語|教師移民或遇四大難題 小心賠了夫人又折兵

文/王偉傑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出席香港都會大學的講座時,表示有港人移民後的生活不盡如人意。這些決定離開的港人,當中不乏本地教師。筆者嘗試以投身教育界多年的經驗,去剖析教師在決定移民後將會遇到的各項挑戰。

移民後難找教師工作

除了手持大量現金在當地提早退休外,打算移民的教師都需要面對謀生的問題。有別於醫生、工程師及會計師等具備國際認可資格的專業,教師無論在區域或職業流動性都相對較低。在本港註冊的教師固然獲得香港認可,但在移民後教師的資格並不一定獲當地承認。此外,由於教師是一份經常跟學生、家長及其他持份者溝通的行業,決定移民的香港教師需要精通當地語言及完全融入當地文化,才能跟當地土生土長的教師爭奪教席。簡而言之,離港教師在移民後要在當地找到一份跟現時薪酬及待遇相若的工作絕非易事。

教師難轉形成技術勞工

對於擁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本港教師,要他們貿然跳出「舒適圈」,轉行投身其他行業更是困難重重。英美澳加等熱門國家均為發達國家,當地勞動市場炙手可熱的往往不是白領階層,反而是藍領的技術型勞工。試問多少個香港教師身懷木匠、鎖匠、水喉匠及電工等牌照,隨時可以到外國轉型為技術型勞工?飽讀詩書的香港教師,又有多少會甘願放下身段,從事建築工人、焊接員甚至肉類切割員等體力勞動的工作?

移民賠了夫人又折兵

明白到香港始終是一個賺錢的理想地方,香港教師或許會效仿九七前移民的港人,先安頓子女在外地留學,然後夫妻其中一人回港繼續執教鞭賺錢收入,並且穿梭兩地做「太空人」。然而,這個利用政策漏洞而有違「家庭團聚」的做法,終究被修訂後的移民政策堵住。最近,英國政府計劃在香港BNO「5+1」移民簽證條文中訂明,申請人與BNO持有人必須證明「有意(intend to)同住英國」,否則5年後能否取得居留權會存在很大變數。

面對英國及其他國家在移民政策上的改變,「太空人」模式的移民已是此路不通。香港教師在決定移民後不但要放棄薪優糧準的教師工作,在入籍其他國家時更要有放棄中國國籍的準備。根據入境事務處的網頁表示,非中國籍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在連續36個月或以上不在香港後,便會喪失其永久性居民身份。當香港教師移民外國幾年後發覺生活並不愜意時,即使他們決定舉家回流,也要冒着失去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的風險,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回流後難再做管理層

移民教師對香港教育界的影響是暫時性的,但他們的決定對其事業發展的影響卻是長遠性的。他們任教的學校要在短期內填補教師空缺,或許會顯得有點兒狼狽,但在重整教師團隊後,學校自然能夠如常運作。相反,辭職移民的教師在回流後,卻未必能重返以往的崗位,這個情況對資深教師更為常見。他們在移民前可能已位列主任或副校長,但在回流後卻會發現原本屬於他們的管理層職位,已被選擇繼續留校的教師補上。由學位教師晉升到高級學位教師向來十分有限,能擔任首席學位教師的更是鳳毛麟角。倘若因為受到媒體大肆渲染移民潮而貿然移民,這對自己的學生、子女甚至人生,算是一個負責任的決定嗎?

不少教育界同工在香港成長及工作多年,或許對香港的生活不以為然,對外國的生活卻有過於美好的憧憬。然而,「幻想是美好,現實是殘酷。」敬希各位同工在作出這個重大的人生決定時,務必要平衡各利害得失,在決定移民前請三思。

(本文作者為香港未來教育協會評論部總監)

註:本文為獨家刊發,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師說新語|教師移民或遇四大難題 小心賠了夫人又折兵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