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街「兩制」,根土相連。曾經的中英街,跨出一步便能到對面,如今由於疫情,香港一側被一人多高的圍欄全部隔斷,透過頂部間隙,才能看到關門閉戶後港方店舖的門頭。「疫情影響太大了,現在只能把以前的倉庫改成臨時門店,雖然還有不少老客戶光臨,但是與其他內地商鋪相比客流還是少一些。現在最盼望香港早日解除封關,我們能盡快回到主街。」中英街香港店舖周養記老闆說。
從中英街聯檢大樓進關後,以中英街界碑為起點,至3號界碑為止,250米長的街道中線上,豎起了2米多高的鐵皮圍欄,硬生生將中英街一分為二,使得原本就不寬敞的街道更加狹窄,僅剩2米左右的寬度可供遊客通行。街道中間的界碑石也都被圍欄隔開看不到了。遠遠望去,香港一側低矮樓房上的老店招牌,與深圳一側霓虹燈閃耀的新店門楣相比,更顯寂寥。

「去年疫情爆發後,最開始街道中間是用幾盆樹和告示牌隔開,兩邊都還可以自由走動。後來6月份中英街通關後,就改成了1米多高的紅色水馬,遊客過不來,但是我們還能探出頭去,跟他們招呼生意。」玲玲百貨店員告訴點新聞記者,通關後的中英街吸引了大批遊客來購物,包括他們在內的幾個香港老店一直都沒有關門,遊客過不來,就只能派員工在水馬前站成一排,露出頭和肩膀,隔着水馬招攬遊客來購物。
後來還是因為疫情的原因,深方管理人員加掛了「禁止傳遞貨物」的牌子,不准香港這邊的商家隔着「紅牆」向遊客賣貨。再之後,「紅牆」被撤掉,改建成了鐵欄,完全沒有辦法看到對面,也就徹底阻斷了香港店舖僅存的「途徑」。「沒辦法,我們就只能被迫選擇關店,把在深圳這邊的倉庫,改建成臨時的商鋪,運貨到這邊來賣。」
點新聞記者看到,如今的圍欄高度已經完全看不到香港商鋪的門面,僅存的招牌也被商家積極利用起來,張貼門店新址、聯繫電話和熱銷商品名錄,借以此來留住老客,招攬新客。採訪中,多名香港商家表示,中英街旅遊氛圍越來越好,客流也開始多元化,最盼望的還是能盡早結束疫情,恢復往日的熱鬧。
(點新聞點新聞記者郭若溪深圳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