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封匿名信引爆司法風波,激起極大反響。早前司法機構發聲明證實7月3日確有一個名為「司法公正及公眾信心」的講座,但拒絕公開內容,只是簡單指匿名信內容不實,這未能釋除公眾疑慮,反而引發更多質疑。市民團體香港政研會及香港民意聯署研究中心近日發起市民聯署,在參與聯署的66881名市民中,99.7%市民要求司法機構交代匿名信涉及的7月3日座談會全部內容及過程,99.5%的市民反對立場偏頗、判決極具爭議的裁判官何俊堯獲調升加薪。
參與聯署的市民表示,司法制度備受尊重,是因為法院一直要有效守護法治和公義;行使公義就必須讓公義可見(Making justice visible),在黑箱裏面是不存在可行、可靠的公義。市民不理解複雜的法理,但是公義存在每一個人的心裡,對公平、公正、公開、公義都有所期待,如果在司法制度內看不到公義的程序,社會就不可能繼續信任和支持法律。司法機構是需要適時向公眾解釋法律後面的法理、原則和程序,不作解釋的黑箱作業最終是削弱市民對法律的信任,最終讓法理淪為權貴打壓草根的工具。
聯署的市民指出,最近法院大量的裁判令人百思不解,有證據確鑿的案件當事人卻又獲「放生」,疑縱容黑暴。如壹傳媒的黎智英涉嫌恐嚇《東方日報》記者,在證據確鑿、表證成立的情況下竟然脫罪,裁判與公眾認知和期待大相徑庭。又如裁判官何俊堯立場偏頗、判決極具爭議,竟然調升到更高位置,而同樣發表同情被告判詞的區域法院法官郭偉健,卻被調離處理暴亂案件,司法的一致性無從得知。
香港政研會主席鄧德成表示,民意充分反映市民普遍不信任司法機構,請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代表司法機構的權威,回應市民的質疑,這不單是讓社會重見司法公義,也是社會給司法的最後機會。他們亦將於下周二(29日)派出代表到特首辦及司法機構,遞交收集到的市民簽名,並要求馬道立跟進事件,重拾市民對司法的信心。


